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出炉

时间:2018-04-13 16:58:02 大学排行榜 我要投稿

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出炉

  1月15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20XX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最新的20XX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和20XX中国大学富豪校友捐赠排行榜,旨在体现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商业成就、经济贡献和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在19XX-20XX年福布斯、胡润、南方周末和新财富等中国富豪榜上榜企业家中,北京大学亿万富豪校友最多,有98人,高居中国校友会网20XX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首位;清华大学95名,名列第二,两校校友财富合计高达4000多亿,堪称“中国亿万富豪摇篮”。浙江大学有74人,列第三;复旦大学有49人,居第四;中国人民大学有34人,列第五;中山大学有28人,居第六;上海交通大学有27人,位居第七;武汉大学有25人,列第八;华南理工大学有24人,位居第十。专家指出,校友捐赠是欧美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中国大学富豪校友对母校的捐赠率和捐赠额较低,捐赠的校友仅占总数的1成多;中国大学富豪企业家校友应向香港首善邵逸夫学习,“陈光标们”忽视高等教育慈善原因多,值得社会反思。

  报告显示,在19XX-20XX年中国富豪榜上榜的亿万富豪中,有500多人登上《公益时报》、福布斯和胡润等中国慈善榜。其中,有200多名亿万富豪企业家通过各种形式向其所就读大学捐款捐物,合计捐赠金额高达48亿多,占高校校友捐赠总额的52.75%,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的主力军。其中,北京大学富豪企业家校友最为慷慨,累计捐赠12.35亿,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大学富豪校友捐赠排行榜榜首;中国人民大学获捐5.03亿,名列第二;南京大学和考研考博填报志愿、高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教育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连续7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第一;清华大学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跃居第三,复旦大学居第四,武汉大学排名第五,首次进入全国五强,创历史最高排名。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率先将“毕业生质量”纳入中国大学分类标准,35所大学入围2014中国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等27所大学入选2014中国一流大学。

  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同学说,读研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平台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长,"我毕业之后先工作,也能实现能力的提升,我觉得工作三年积累的经验比读三年研究生更有价值"。

  工作的提升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就是说你获得的提升跟工作时间和工作经验成正比,工作经验越多,工作能力越强,晋升得就越快。而考研则是一个突然提升的过程,你读研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没有任何提升,没有收入,也没有职位的变动,因为你只是一个在校学生。但是当你毕业找到工作的时候,职业提升发生了一个飞跃,而你在这个时候找到的工作待遇跟你本科毕业时候找到的工作之间的差距,就是你读研究生的收获。

  说到这,同学们不能看读研期间的差距,因为一个工作收入再低的员工也比在校大学生的收入高,而要看本科毕业三年之后,究竟是哪个带来的提升更大。如果考研提升大就应该选择考研,而工作提升更大就应该选择工作。

  当然,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预知三年之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这就需要你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参考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对于未来的就业前景做出一个预测。也可通过上网阅读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对未来做个预估。

  一般来说,起点越低的工作成长越缓慢,起点越高的工作成长越快。名校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提升非常明显,一般院校的则没有那么大的变化。

  如果本科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个500强的工作,起点很高,毕业之后就有10万的年薪,而考研只能考上一个一般的院校,硕士毕业之后也很难进入500强工作,那么应该先工作。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会比较小,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出身并非"名门"的同学来说,再说,硕士毕业都找不到的工作,本科毕业之后能找到吗?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能做的工作都是起点比较低的工作。不同的起点,付出同样的努力,得到的成果有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有同学想说,那我们先工作,几年之后再考研怎么样?对于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我们的建议还是一步到位,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考研,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毕业之后头几年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耽误不起。对于热门的岗位来说,年轻本身就是优势。比如当公务员,35岁之后就不允许报考了;走学术的道路,如果40岁才从学校博士毕业,别人都依靠一定的研究成果当上博士生导师了;去企业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企业里更是年轻人的天下,甚至许多IT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年纪大了还从底层做起,非常不利;如果想创业,30岁之后顾虑比较多,创业的热情也远远不及20多岁的年轻人。

  第二,工作之后在职考研是非常折腾的,不像在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一般来说,只能利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复习,时间有限,精力也非常有限。毕业之后基础知识大量地遗忘,尤其英语,基本忘得差不多了,很多大龄在职考生考了几年,都栽在了英语上。在职考研能够成功的人都是意志力很强大、很能吃苦的人,因此在职考研成功的几率远小于应届考生。

  第三,工作之后的环境和学校有天壤之别,在学校的时候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同学之间也互相监督,大家谈的都是学习成绩、学习方法之类的话题。而工作之后的同事和朋友,讨论学习的很少,今天找你钓鱼,明天找你逛街,后天找你喝酒,你想静下心来学习,环境不允许。而且你还有考虑收入啊,房子车子啊,赡养老人啊,面对的问题比较多,很容易分心。综上所述,跨考教育王伟老师建议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完考研和工作的得失之后一旦决定考研就应当尽快考研,最好应届考上。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2014年的应届毕业生,正为了就业而焦头烂额四处奔走。都说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但以我和周围同学的经历来看,2014年的就业情况恐怕比2013年还难。照理说,我们也“系出名门”—北大的,学历也不低—都是研究生,可这几个月下来,每个人在求职的道路上都走得跌跌撞撞,不断碰壁。

  现在,我把自己的求职经历和感悟写了下来,与更多的学弟、学妹分享。我这么做,既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要抒发愤怒,只是想提醒学弟、学妹们:就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是残酷的,要想打赢这场战争,你只能不断全面升级自己的内外装备,把自己锻造得无比之强大,你必须对自己“狠”一点。

  “我竟然连某公司的简历关都没过,伤不起!”

  “你收到某公司的复试通知了吗?有啊,好吧这是我第三次止步群面。”

  “又是拒信,哎,第五个终面又挂了。”

  以上就是近几个月里,北京大学万柳公寓二区—北大法学院法律硕士的宿舍区的电梯、走廊、水房里最频繁的话题—网申、简历关、笔试、群面、复试、终试……从去年的10月初到现在,我们260多号人里,除了一心只考公务员的同学外,大家都奔波在“找工作”的世界里。最开始,我们直接一身正装出门,像卖保险的业务员般成群走在去面试的路上,半个月后,正装外披上了呢子外套,而现在则是羽绒服了。

  焦虑、迷茫似乎笼罩了我们学生生涯最后的秋冬,或许这又是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

  对于所有的企业,求职的第一步都是简历关,有些单位接收简历需要网申,登陆他们的网站录入信息:基本情况、教育经历、实习经历、学生会工作、职业证书、技能特长……我在两个月共完成了40多次网申,平均每次用时两小时。网申是件劳心劳力的苦差事,为了提高成功率,每一次网申都需要开动脑筋,有针对性地就不同的单位、岗位把自己写得更适合他们。如合理排列实习经历、校内职务,在事实允许的范围内巧妙地描述经历,做到详略得当,让用人单位认为你是个熟手。煞费苦心后,还必须做好可能过不了简历关、白忙一场的心理准备。

  我“牺牲”在简历关上的概率不到20%,算是成功率非常高的,被同学们赋予了“网申小达人”称号,而隔壁房间与我同专业的欢欢(化名)就没那么幸运了。我俩本科都是出自京内985院校,她学习成绩比我好,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也比我拿得多。总之,读研的两年里,她是我心目中学霸的代名词和学习的楷模。我一度认为她会轻松找到一份非常棒的工作,直到最近,在大家奔波于各种笔试、面试的'时候,欢欢手里的机会却很少。

  原因,或许就在于外形了吧。欢欢个子不高其貌不扬。我平时虽然也不爱打扮,却找了家靠谱的影楼拍了张漂亮的证件照,将清新自信的形象留在了简历上。这个推测常在面试时见到的小伙伴们身上得到证实,尤其是招聘人数较少、关卡较少的企业,每次见到的都是漂亮女生或者个高帅气的男生。据我的闺蜜小洁说,每次去银行面试,她能见到的其他女生里就没有165cm以下的。当然小洁也有着我羡慕的168cm的身高。

  一次我去某国企面试,等候HR总监提问的过程中,大家与安排应聘人员进场的年轻HR聊了起来。当被问起相貌是否会影响求职结果的时候,她说确实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在校园招聘的过程中,公司不会仅仅因为你漂亮而录取你,但如果是一些需要代表公司对外交流的岗位,长得太不好看,在及格线以下的求职者,也是有可能因此遭到拒绝的。

  更让我吃惊的是,看似公平的校园招聘仍是要拼爹的。

  上周,我参加了某著名房地产企业招聘。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家企业,我很了解它,也做了充分的准备。HR总监是个知性而干练的中年女士。前几个问题我回答得很顺利,面试官似乎也显得很满意。

  接下来,她问我在媒体方面有哪些社会资源?习惯了一切拼能力的我,认为她在考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于是我提起了自己在某著名媒体的实习经历,以及担任校内职务时认识的一些媒体朋友与老师。我自信地说,待人真诚热心的我也得到了媒体老师们的很多帮助,而面试官的反应却很冷淡。就这样,我将自己最重磅的资源—在当地都市报和电视台担任重要职务的叔叔和姑姑漏掉了,结果当然是我没有得到这个与媒体相关的职务。

  最后HR总监问我父母的职业,我说妈妈是高中老师、爸爸是工程师。出乎我意料的是,她显得非常诧异:“你爸爸不是做管理的吗?”原来复试时HR问的是我父母的单位和职务,我爸爸既是工程师,又是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所以问职务和职业会有不同的答案。

  与我同专业的小雯,甚至因为父母的职业被改了岗位。学法律的她本想做法务工作,而当HR总监得知她的父母都是当地公务员时,便与她商量是否愿意接受另一个工作岗位,这个岗位需要跟政府打交道。

  我的闺蜜小洁是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的“学霸”,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北大,教育经历可算完美,却接连遭遇了5次终面均以失败告终的惨烈结局。她的目标并不是北上广而是老家所在的省城—也算是个响当当的大城市了。几乎每一次回去面试,她都遭遇了面试官对家庭资源的考量。她来自一个很普通的教师家庭,资源有限,于是无奈地接连败给了“拼爹”战役。

  小洁的家乡经济比较发达,也十分重视教育。她说,家庭背景雄厚的竞争对手与自己在教育背景以及学业能力上的差距并不是天壤之别。这种差距在用人单位看来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他们当然愿意招一个家庭背景更好的毕业生。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教育,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读书好的更多。你能考北大,人家也能考上中央财经大学或者对外经贸大学;你是北大的第一名,人家没准也能拿个北大第十名。

  对于拼爹战、关系战,我虽然早有耳闻却并不在意,因为我相信企业一定是需要有真才实学之人的—关系户可直接招,不需要如此复杂的程序。

  或许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吧,到了最后,都很优秀的人摆在他们面前使他们难以抉择,挑挑家庭背景、社会资源对企业或许更实用吧。

【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出炉】相关文章:

1.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2.关于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3.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公布

4.最新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5.2017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6.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问鼎榜首

7.对于北京大学雄居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榜首

8.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