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教学与训练

时间:2022-11-23 07:24:46 大学专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教学与训练

  论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教学与训练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教学与训练

  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的不断加强,合唱活动亦愈发活跃。特别是在历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 一些高校合唱团在这一高级别的声乐表现舞台上, 尽情展示了合唱艺术独特的和谐之美, 更激发了全国高校师生欣赏、参与合唱艺术的热情, 许多高校都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合唱团。目前各高校学生合唱团大致有以下几种组建形式: 由专业艺术院校或高校设立艺术学院的学生组成; 以高校艺术特长生为主组成; 多数高校则挑选一些相对有一定声乐水平的在校学生组成等。本文谈及的合唱团主要指后一类的高校大学生合唱团。这类高校组建训练一支有较高合唱水平的大学生合唱队伍并非易事。其关键环节是要在高校开设合唱艺术选修课程, 提高大学生合唱基础技能和增强合唱理念, 从而形成合唱团的自身特色。现就非艺术专业高校大学生合唱团教学训练及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1.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特点

  参与热情高。非艺术专业高校合唱团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样, 精力充沛, 朝气蓬勃; 文化素养高,语言表达能力强; 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强, 具有创新精神, 容易接受与自身所学专业不同的新鲜事物; 由于对音乐艺术的求知欲强烈, 使得这类学生参与大学生合唱团的热情持续增高。音乐基础薄弱。这类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 在进入合唱团之前, 基本都未接受过规范的发声训练, 不少学生处于一种 自然歌唱 状态。组织基础不稳固。高校每年都有学生毕业和新生入学的情况,而高校合唱团的参加者主要凭学生自愿。成员变动性大, 曲目积累和整体演唱水平因人员新老交替而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之排练时间有限、活动经费紧张、场地局限等, 对大学生合唱团长期稳定的开展活动也是一种挑战。另外, 极少数高校出于功利思想, 不考虑艺术教育的普及目的, 往往将合唱团作为比赛的应付工具, 只在比赛前临时集中排练。由于不能进行长期科学系统的训练, 这类合唱团也难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 开设合唱艺术实践课程是大学生合唱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虽然近年来不少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合唱团, 有的在国家和省(市)比赛中还获得很好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少数高校合唱团是在有重大节日或者有演出比赛任务时才开始突击训练的。这种 临阵磨枪 之举, 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未能把合唱艺术纳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培训之列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但对高校学生音乐艺术基础的教学训练产生影响, 连学校合唱团常规活动和合唱水平的提高也难以保证。对非艺术专业高校合唱团的学生, 不是要求把他们__培养成歌唱家, 但要求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艺术潜能的复合型人才, 是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因而也已成为学校和社会的共识。把合唱基本知识纳入艺术教育课程中去, 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能使全体学生对合唱艺术的欣赏及参与能力得以普及, 合唱团的合唱水平也就自然得到提高。2004 年起, 教育部 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的规定在全国高校得以落实, 其中艺术表演类中的合唱是重要内容之一, 这也对各高校艺术教育中开设合唱教学课程及普及合唱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6 年,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 将《合唱艺术》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的选修课程。多年来,一些非音乐艺术类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关课程,主要有《合唱艺术》《合唱赏析》等。这一类课程主要功用侧重在理论与欣赏方面, 很有必要,但不够全面。特别是对有合唱团的非艺术类高校来说,应在此基础上, 把合唱团训练与合唱基础知识课程相结合, 开设重在合唱艺术实践的选修课目。授课形式,可借鉴北京理工大学贺春华教授指出的: 以大学生艺术团为主要授课对象开设的艺术实践课程, 以个别课(一对一教学) 、小组课( 一对几个教学) 、大课( 集体课)等几种授课形式。课时上, 可参考部分高校每周6 学时左右, 包括合唱训练3 学时、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l.5 学时、声乐训练l.5 学时, 有重要演出任务时, 适当提高课程学时等。一些高校在这方面也有实践体会。例如, 没有设立艺术专业、也没有艺术特招生的广东工业大学, 近年来开设了《声乐表演艺术》《音乐会合唱》《合唱与指挥》《歌唱与乐理》等课程, 同时建立了由120 人组成的学校合唱团[3]; 同样是未设立艺术专业、也没有艺术特招生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也在原来《音乐欣赏》课的基础上, 增设了《声乐技巧训练》《合唱艺术欣赏与实践》等课目, 并拥有60 余人的学校合唱团和男、女声特色合唱团。教学实践证明, 这类拥有合唱团的非艺术类高校, 以构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为保障并注重实践环节的作法, 不但对本校高品位校园文化的营造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国家及省( 市) 的各类合唱展演比赛中, 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普及合唱知识和进行合唱基本技能的训练, 既满足了非艺术类高校众多学生音乐教育的参与需求, 也为因人员流动而存在不稳定因素的高校大学生合唱团提供了新生力量, 实现了合唱团的持续发展。

  3. 在学生既有基础上, 提高增强合唱技能和理念

  在合唱教学训练中, 巩固提高合唱队员既有的音乐基础水平和培养增强合唱的合谐理念, 是需要注意的两个节点。

  (1) 由于非艺术类高校部分学生缺乏正规的声乐

  训练基础, 音乐基础知识相对偏低, 初时不能与专业艺术院校合唱团硬性攀比。可在学生本身掌握的音乐基础上, 巩固提高他们既有的音乐基础知识, 为以后合唱水平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如合唱用谱,是用简谱还是用五线谱。由于简谱便于记谱和书写简单的特性,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 合唱时多用的是简谱, 即便用五线谱可能也是 首调唱名 法。但按长期训练合唱团的要求, 是应该学习应用五线谱的, 这对学生掌握音准、音级、音程、演唱感觉等方面的训练和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对非音乐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来讲, 在初期阶段,可采用简谱结合五线谱的双乐谱并用方法。在学生逐步适应五线谱后, 再建立以五线谱为主的读谱方法。

  再如,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合唱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尽早克服发声方面的困难, 在运用和控制气息的方法、打开喉咙和声带闭合、共鸣腔体相互配合与协调、正确咬字吐字的演唱技巧等方面。指导学生通过规范的练习, 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 为进一步学习合唱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音准是合唱赖以生存的根本, 在教学与训练当中, 发现音准的问题要立即停止, 进行纠正。要对发音不太准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和训练, 可让学生先跟着钢琴模唱, 然后以钢琴辅助学生进行发声演唱训练。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音级概念后,可在无伴奏环境下进行各种调式的音阶练习, 进一步提高学生音阶精准化的概念和能力, 同时逐步养成倾听其他声部和整体和声效果的习惯。

  (2) 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 还要不断引导增强学生

  对合唱 合、 谐 理念的认知。合唱艺术是旋律美、节奏美、复调美与和声美的高度综合, 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的处理手法使作品达到高度和谐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教会学生在合唱中如何增进和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协作的集体观念以及牢固的团队精神。合唱中的 合、 谐 理念表现在诸多方面, 如音准、速度、节奏、音色等。一般来讲, 非艺术专业的合唱队员初入团队时, 多为演唱自由的独唱者。对这部分歌唱能力突出的学生, 要注意引导其摆正好自身在合唱中的位置, 不能张扬个性, 使之明白任何凸显个人音色的演唱都会给合唱带来不谐和效果的道理。在对合唱团整体的演唱训练中,基本点是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横向旋律与纵向和声的和谐关系, 以获取最佳的合唱效果。旋律声部是合唱中的主要声部, 其他声部都要根据主要声部来调整自身声部的状态。高校诸合唱团中, 以音色柔美、声部融合为著的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 其声部和谐的秘诀之一是以女高音为标杆, 各个声部相互贴近、靠拢, 要求男低音的歌唱位置要高,作为内声部的男高音和女中音声部, 增加胸腔、口腔、头腔、鼻咽腔的共鸣, 这样, 各个声部互相贴近, 和声线条走向清晰, 整个合唱作品则呈现出柔美融和[5] 之效果。在纵向的和声训练中, 要求学生逐步养成立体的思维和纵向听觉分辨力, 耳朵中要有和弦概念, 要分辨出大小和弦并构成音响的记忆。在唱准音的同时, 融进自身声部中去。需要指出的是, 纵向和声需要在教学中逐个和弦地反复训练, 直到每个人及每个声部都得以融合。

  4. 积累合唱作品,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合唱团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水平,选择并积累合适的合唱作品。鉴于非艺术专业合唱团学生在音乐基础和技能上与音乐专业学生的差距, 宜循序渐进。在合唱团处于发展阶段时, 不宜选择大跳音程及变化音过多的曲目,不刻意追求作品的高、难、大。选择有一定和声效果, 同时旋律线条鲜明、各声部流畅优美、音域适当的曲目。如《乘着歌声的翅膀》《雪绒花》《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玛依拉》等。这可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驾驭作品, 发挥演唱才能, 同时在提高自身演唱技巧中增添合唱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对于一些在人员数量、整体水平等方面相对不足的合唱团, 可尝试同一合唱作品的多种编配方案。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作品艺术特色情况下, 对一些作品中复杂的织体和结构进行简化改编。如, 有些合唱团在男女声部人数不平衡, 无法排练混声四部合唱曲目时, 可在合唱编配时将同一部作品改编成同声合唱或二声部、三声部合唱等, 待条件成熟时, 再进行混声四部合唱或织体结构复杂、训练难度较大曲目的教练; 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合唱团, 除了选择适合本团特点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外,还可委约作曲家为自身量体裁衣, 谱写有创新元素、风格突出的合唱作品等。

  高校合唱团要逐步形成自身的风格和特色。目前,我国高校中不乏演绎风格独特的合唱团队。如技术精湛、曲目丰富、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 音色高、柔、清、美, 有凝聚力、色彩感和方向感,被誉为 北洋音色 的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等。多数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尽管不能与之相比, 但可在演唱风格、组合形式上寻求突破。如华南农业大学合唱团, 以演绎流行合唱为特色, 注重把清新流行的合唱风格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 演唱像《赤壁心战》《三百六十五里路》《星航》《YELL0W BIRD》《期待这一刻》《飞翔》等艺术性、欣赏性和校园化的现代流行合唱曲目, 并在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国际评委们的赞誉等。合唱教学训练中, 还可根据团员的兴趣特点, 融入其他一些艺术形式。如排练一些男女声小合唱曲目;在合唱中加入轮唱、领唱、重唱等演唱环节; 对一些特定曲目,引入舞蹈及歌剧的一些表演形式等。在汲取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的同时, 创新发展, 形成本合唱团独特的演唱风格。如前述广东、北京两所工科高校大学生合唱团中的男女声合唱团队, 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合唱团下设的纯音女声组合和晴天 男声组合等。当然,选择好合唱曲目和合唱团特色风格的形成, 与合唱团整体演唱水准的不断提高是密不可分的, 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需要指出的是, 高校合唱团在排练或演出时, 不能总是翻来覆去的几首作品, 这样会使合唱队员产生厌烦情绪并失去排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合唱作品匮乏是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据《音乐周报》2010 年3 月31 日报道, 当前, 国内达到参加国际比赛水准的合唱曲目加起来仅六十多首, 而国外合唱网站上提供的这类合唱作品多达一万多首[8]。合唱艺术要在高校进一步普及,还要有丰富的合唱作品资源作支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使多媒体技术成为大量合唱音乐信息存储和传播的载体。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合唱资源库以及北京农学院合唱艺术教学多媒体素材库等建设项目, 对高校合唱曲目的选取及合唱资源的共享, 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非艺术专业高校开设科学系统的合唱艺术选修课程, 不断增强大学生合唱理念, 立足自我, 形成特色, 是提高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合唱水平、展现高校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精神风貌的重要环节。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合唱团的教学与训练】相关文章:

合唱团训练教学计划03-24

合唱团训练教学计划范文10-30

运动训练专业介绍12-03

大学生演讲训练03-13

运动训练专业实习总结12-02

专业潜能激励训练导师励志文章03-25

在合唱团家长会上讲话01-14

体育特长生运动训练专业介绍12-09

有关代表在老年合唱团上的讲话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