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后感

时间:2022-11-30 14:02: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人间失格》读后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1

  看到太多自己的影子,影即黑暗,这里黑暗并不含褒贬义。我只能以自己的臆测揣度作品和作者的生命。若手记里写的是他自己,我想一切从他被佣人侵犯开始,就已经对世界绝望。这种绝望是隔离,是不明白究竟自己错在了哪里,神要如此诅咒惩罚他。从小时起,他的楚门世界就撕裂崩塌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

  他没有得到过救赎,因为他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也便根本不会去乞求这恩惠或施舍。也许他只是想放弃自己,也许,他认为放弃了自己,世间会更幸福吧,他不愿意让责任、爱成为拖累自己的续命之弦。如果自己不被上天祝福,为何要在这世上游离,世间,或是说人们组成的地方,不需要他。他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他去讨好,去迎合,不拒绝,最终只会给善良带去苦痛,给单纯蒙上阴影。想必,他所吸引女人的,是他意识到不幸就像指甲一遍遍刮擦心尖,他既厌恶又享受这种感觉,欲罢不能,更放纵自己,而女人们恰被激发出内心圣母的使命感和宿命感,同情他的阴郁,不幸。

  书篇中,较轻松的章节是goodbye。正当希望从天边映射出光亮时,一切戛然而止。孤寂久了的人最惧怕的,不是继续孤独,而是黑暗久了猛然进入阳光下,刺眼的'光芒。这时,逃是唯一让自己不陷落其中的出路。希望不适合叶藏,只怕自己终会粉身碎骨,不如自己亲自画上结束的句号。

  之后的一切,幸福,不幸,啰嗦,琐碎,无所谓了。反正一切与他无关。

《人间失格》读后感2

  1948年,太宰治写下《人间失格》后便跳河自杀,《人间失格》无疑成为天鹅之作。作为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大庭叶藏是太宰治人生轨迹的复刻。大庭叶藏近乎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边缘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与女友相携自杀自己虽然幸存却因为女友遇难而获教唆自杀罪而锒铛入狱;他思想反动,参加非法的右翼社团;他终于静下心与一个女子相爱并结为夫妻,却因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他选择吸毒,不时寻找短见。后来,大庭叶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抛弃了整个世界,然而却也可怜地被世界抛弃。

  不同于川端康成的传统日式写作,或是村上春树式的脱亚派写作,太宰治的颓废无赖派在日本文坛上一枝独秀。

  太宰治塑造的大庭叶藏,显示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骄傲和懦弱同时存在的`典型日式矛盾性,即拒绝一切妥协,然而却对现实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对大庭叶藏或者说是对太宰治的颓废最合理的描写。纵观太宰治一生的经历,对比《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两人就像是实像和镜像一般,不谋而合。太宰治短暂的一生中,有五次携不同情人自杀的经历(除最后一次外,其余四次均获救,而他的情人无一逃脱厄运),这样的特别经历,即使是在战后日本作家频繁自杀的怪圈下(如川断康成,三岛由纪夫等著名作家),也是十分罕见的。

  一个作家的写作常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参照太宰治的经历以及日本战后作家群风格纷繁复杂的现象,可见太宰治的写作与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太宰治生于明治42年,卒于昭和23年,日本经历着对外殖民受挫、战争失败被迫投向美国、封建传统社会被迫向现代化转变、武士道忠诚遭到质疑等种种创伤。人们开始对那个年代彷徨、迷茫,而敏感、犀利的太宰治迅速感受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在他身上得到催化,造就了他的颓废。一方面,他骄傲地认为“即使悲哀会因此尾随而至,也无所谓,一辈子只要有过一次狂暴的欢乐就够了”,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又只敢向上天控诉:“不抵抗,何罪之有?”

  这种矛盾,造成对太宰治,或者严格说是他笔下的大庭叶藏的评价在学术界争论颇大,痴迷者有之,围攻者更是不在少数,客观来说,即使他生前死后一直处于毁誉参半的境况,但对他的评价,还是依然需要按照某个日本作家所说的“无论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他的作品总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李,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灵魂,让人无法逃脱”。诚然,当读者的感情与作品产生共鸣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包括颓废以及懦弱等等,太宰治的笔戳向了那个时期人们心中不愿意或不敢提起,却又难以回避的懦弱,这不免有些令人尴尬,日本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更是直接地道出了对太宰治的不满,但是回过头想想,苏醒懦弱难道不是一种呼唤人性的行为吗(包括三岛由纪夫本身因无法接受日本覆灭而选择的自杀,也可以算作是某种懦弱)?在某种程度上,这无异是上帝一般的存在的。

  然而,这样一个人,某些时候如神一样启迪、解放世人的人,却以死作为谢幕,而不是苟活于世,究竟那一个更值得肯定一些,我们无从解答。如他所提的问题一样:“请问上天:不抵抗何罪之有?”大概是只有上帝能回答得了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3

  今天没有云,天空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却连一颗星星都没有,有些失望……?反正这是题外话……

  这星期烤完第一次月考了。愉快。烤完不知道为何,比前几次都还要愉快,虽然烤试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段时间我感觉很……挫折。其实我也不知道如何形容内心的想法,有那么一点悲伤、一点憎恨、一点不解。啊,还有一点吃醋吧。虽然不是那种吃醋,可是总有点酸酸的感觉,这应该是不舒服吧。

  然后和同学借了那本《人间失格》来看。是日本作家太宰志的作品。听说写完这本书的几个月后他就跳河(还是海?)自杀了。虽然这本书不多,但意外的在阅读每一句的时候都要仔细思考。

  嗯……结论碍…这个主角大概就是所谓的“世上的最客观”吧。(虽然“世上”的定义模糊,反正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吧。)并不是说他怪物,他只是不了解一般人的思维模式。但这一般也不是可悲,毕竟如果说“活在世界上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为什么活在这世界上”的话,他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目标——了解他人。

  在读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是没有最客观的人存在的。因为那样他并没有“自己的思维”。但作者明显的描写出了这个可能性。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不,就算他是为了自己而活,大概也只是世界所映照的摸样吧。

  人家说读了太宰志的书就会深有同感。我并不会不同意这个说法。但是我也有所论点可以加以反驳他。有些时候并不是“不了解“世人“”就会害怕他们。这其中的情感很复杂,很复杂……如果说带有憎恨说不定也有可能。就算以自己为中心太过于弱小,但是自我的世界也可以说是很强大的。

  “没想到人变脸跟翻书一样简单。”——这句话我极为深刻,各种原因吧。

  书里面曾经有一段是主角和他的酒友坐在顶楼聊天。(第三手札)有讨论到相反词的部分。“例如光明的相反是黑暗……”关于“罪”的'相反词,到最后主角的思考还是没有明白的指出他最后的推论。但如果就我来说的话……我想……也许是“自由”吧。(这时候如果有人要吐槽“自由的相反词难道不是束缚吗”,嗯,那又怎样,反正白的相反词又不是黑。)他所提出的“罪的相反”都有束缚的因素存在。而且我想,也只有“自由”是超乎于法律的吧。

  ——可是呢,拥有自由并不代表无罪。

《人间失格》读后感4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如果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伤,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大概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所以阅读的过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却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容易,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光。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胜利者的姿态,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快乐的生活。

《人间失格》读后感5

  一、《人间失格》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呢?

  有善心,没善胆。——没错,做好人尤其需要勇气。

  敏感细腻,足以体会到社会对纯真的戕害,惊之畏之,谄媚讨好之。

  从骨子里抵触社会的规则,所以无法像一般的(没那么纯真的)人那样容易与社会的尺度合拍,以至于谄媚讨好起来,都进退失据,用力过猛,形同小丑。

  知道社会的力量强大,知道如果被社会伤害,则不可能有还手之力,所以一方面厌恶害怕社会,另一方面又不敢反抗社会(只敢在心里腹诽)。

  非常缺少安全感,感觉必须与社会取得谅解,否则太危险了。与社会取得谅解的唯一方式是卖蠢,极度担忧被一旦识破则被全社会鄙视。识破了我的人,就像掌握了对我的生杀大权,必须用尽全力去讨好他们,别让他们揭穿我。

  有天真单纯的善良念头,骨子里不愿意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所以对同样的天真单纯的人格外疼惜,乃至于引为精神支柱,该支柱一旦崩塌,则他的精神也濒临崩溃。

  因为生而为人就必须接受人世间的法则,却又厌恶法则,所以认为自己生为人是错误。

  “融入社会”的天赋太差,无法干出世俗成绩;自身的勇气和意志又不足以让自己做自己。于是颓废、堕落、浑噩度日、混吃等死,不喜欢自己的现状,又没有信心有力量改变。

  本能地害怕人,厌恶人,躲避人,但自己其实只接触到社会的.很窄一面,视野有限,根据这些有限的人形成了对整个社会的以偏概全的印象,以为每个人都是危险、敌意、戕害人的,形成恶性循环,更加害怕、厌恶、躲避人。

  二、我想对《人间失格》的主人公说什么呢?

  其实世界很大,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很多很多善良、可爱、值得亲近的人,但你太不积极,又太不勇敢,迈不出去探索的那一步,以至于困在自己的绝望的深渊里,不见天日。

  为什么迈不出那一步呢?是因为你太纯真善良,对别人也希望他们纯真善良,这方面要求过高,就见到别人世俗丑恶的一面就心生抵触,不能接受,想要逃离。

  该怎么办呢?该心胸开阔一点,泥沙俱下一点,别那么容易厌恶人,更悲悯一点,更包容一点,不要有洁癖,要知道人人有缺点,有缺点不是错。要对别人的缺点更加宽宏,这样才能发现别人的更多的优点,交更多的朋友,扩大视界,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对世界,对自己,都更平视,更温柔,对别人不要刻薄恶毒,对自己更不要刻薄恶毒,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别过分在意某些思想不成熟的小圈子对自己的评价,被他们评价为不好,这不一定是你的问题,更可能因为你们不是一种人。去找到和你同类的人,找到能看清你优点的圈子。

  但是这并不容易啊,如果自己的三观不成熟,自己长期所处的圈子对自己都是负面评价,那自己能有多大可能从心底拥有对自己的信心,而不是深深的自卑呢?归根结底,人的自我认识,依赖于社会,但你接触不到大的社会,小的圈子里又多是负面评价,这你就很容易在精神上遇到危机。

  你并不完美,这你知道,我也知道,但这不足以构成对你的好的否定。你太年轻,如果能成熟完满得像个中老年人(呜呼,中老年人的沉静圆融又何尝不是经历了许多才有的),那就是妖怪了。谁都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你的同龄人暂时不像你这样,是因为他们不如你深刻,没有你的反省的自觉,这是他们落后,而你因领先于同龄人而孤单。

  这种领先让人钦佩,这种孤单让人心疼。伴随着一个人的早慧的,往往是在同龄圈子里难以被理解和立足的窘境。这种困苦和无助,你已经很熟悉了,你可能会反抗,也可能因伤痛而妥协,无论哪种,你都会感到委屈,你对他们并没有恶意,但是他们却不认可你。

  你太善良,单纯,缺少韧性,缺乏安全感,受到攻击就挂在心上难以释怀,太脆弱,娇嫩。你的未来,会受到几次精神上的危机,心理上的重创,当你一步步走过来,你才会变得强悍。这说起来真让人心疼,我也不希望这预言会成真,所以我希望你现在就有意地改进自己的是非观,别太偏激,多包容,这样可以少一些树敌。其实很多情况下的树敌,确实是自己在道德上太狭隘和洁癖导致的,既然是自己的错,那就该改。

  你在道德上对自己要求很高,这很可贵,但对自己太苛刻了就不好了。如果以同样标准对别人,那就不止是苛刻,简直是不讲道理了。在这方面,一定要好好地反省,不要偏激,不要刻薄,尤其不要乖张,谁对谁错,是非善恶,耐心想一想,想明白了,就不偏激了,如果想不明白,可以和朋友讨论。

  写在后面:

  《人间失格》是本好书,读了让人更真实地面对某一面的自己。上面的读后感,与其说是写给书中主人公的,不如说是写给我自己的。

  明明自己是对的,为什么要像做贼一样,因为从小就意识到,真实的自己不会被社会(其实就是身边这点别人)接纳,而习惯了戴着面具和他人和解。副作用就是,从骨子里厌恶自己的虚伪,害怕被拆穿。

  很多时候是高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低估了自己和别人的共性。人人都有善,人人也都有恶,谁也没多特殊。别人是一个世界,自己是额外的人?不存在的。不讨好就会很惨?不存在的。接纳真实的社会和自己,这没有多大难度,前提是,你真的看清了真实的社会和自己。

《人间失格》读后感6

  本是这么颓丧的一个主题,却让我由衷喜欢。“人间失格”这个题目,用语之凝练似有一种诗意的美感,让我们一起在这样一个凄美的题目中领悟“人间炼狱”的真相。

  作者太宰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主人公叶藏从小因为胆小懦弱而去搞笑,取悦他人,越长大越逃避这个世界,沦落为终日饮酒作乐、放浪形骸的人,最终只能毁灭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地方在于我们都身处一个不是周遭所有事物都令我们满意的世界,每个人对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一些脆弱敏感的不懂得怎样与这个世界相处的人,遇到自己不喜欢却推脱不了的事物,就采取逃避的方式,从而变成了一个虚伪的戴着面具生活的人。

  很喜欢书里关于主人公的父亲要出发去东京之前问孩子们想要什么礼物的描写:父亲问他是不是还是买书?但是建议他买玩具,哥哥却说还是买书更好之类的,父亲看他不说话有些失落地合上了记礼物的笔记本,甚至连书也没有记录。其实他幼小敏感的心早就开始挣扎,怕父亲失望,他思忖了许久,半夜悄悄走到客厅桌旁,翻开父亲的笔记本,用自己稚嫩的笔触写下“狮子”,因为他认为父亲是希望他选“狮子”这个礼物的。

  结果父亲知道后误认为儿子就是想要“狮子”,因为问他的时候不说,之后又自己一板一眼地写下来了,于是父亲在玩具铺里笑了半天。看到此情此景的描写时,我也被逗笑了,觉得这个小孩和自己很像,很逗,但是他何尝不是小心翼翼地过着他的童年时光。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至少我自己从小也这样,怕身边的人失望而不断地用迎合他人的言行和动作去讨好他们。

  作者紧接着解释了这一原因,主人公年幼时受到过家中佣人的侵犯,使他对这个周围的人失去信任。“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失偏颇,但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无功,与其如此,不如缄口不言地承受下来,我想,除了继续以滑稽的言行处世外,我别无选择。”这是主人公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使受了委屈或是不公平的待遇,主人公也不愿意解释。我的理解是一直保持沉默的人,习惯选择了沉默,到最后不敢为自己发出声音,这些所谓的诉苦在主人公的眼中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做法。但我不并不赞同这样一种逃避世事的态度,对自己的人生毫无主动权可言,我认为这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我们或多或少都被这个世界改变着,有些改变是我们主动的,有些改变是被迫的,我们将此归因于社会压力。然而主人公自小就对这个世界开启了屏蔽模式,身边人施与他的善意,他认为是伪善,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好意会让他极度不安——大概是从未走出幼年时心里留下的阴影吧,所以我们无法对他的奇怪举动给予评判。但是在逐渐清楚自己所存在问题的过程中,主人公并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一直深陷于伪装而迷失了自我,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吧。

  合上书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想要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对自己有一个交代,也想告诉迷途中的人一定要学会别在意别人的想法。你坚持做自己别人会心里暗暗佩服你,如果你因为别人说什么就改变自己,别人会在心里默默鄙夷你,制定自己世界的规则让别人来遵守,你越迎合别人,别人反而越看不起你。不要变成小说里的主人公,胆小懦弱,怕身边的人失望就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真实的自己。

《人间失格》读后感7

  懦夫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

  终于开始提笔写这篇最不想写的文章了。不喜欢的原因就是这种“丧气”文字的感染力,会在思考中像是手术刀一样的切入血脉。而这就像是太宰治文字带来的侵蚀力……

  翻阅查询了作者太宰治的介绍。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莫过于自杀与写作。五次自杀带了的文字《斜阳》《维庸之妻》,以及最后的遗作,最为被人知晓的《人间失格》。太宰治生活在的时代就是日本封建制度变革的时代,那时候的日本分为四个阶级(皇、华、士、平民),另我没有想到的就是太宰治就属于“华族”就是受封的诸侯、贵族。可是在二战后日本取消了“华族”重新分配了土地,于是像是太宰治这样本应享受荣华富贵的阶级,即丧失了社会地位,也失去了经济的来源。这种时代背景下的巨大力量打磨也促使了太宰治的性格吧。

  说到性格很想说一说与《人间失格》一起看完的《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我觉得太宰治就是属于“高敏感”感知力的一种人格。作者构架出来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的本身,但一定也是作者的代言了。就像是《人间失格》里面的叶藏,就是那种敏感性的性格让他接收到了太多别人无法理解与不会理解的“信息”与“情绪”。让我想起科幻、恐怖电影里人物能够听见、看见别人无法知晓的东西一样。本质上我们的都是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类,但是视角的不同就带来,太多不同的内心状态与思考,这些都是属于比常人多出来的思维因子。这种因子可能就可以转换成天赋秉承的材料,也可能变成折磨自己的杂波。就像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纸之隔一样。而叶藏,或者说太宰治就是两种可能的合二为一了。他用他自己的“自杀”的经历折磨出来了的思维因子,来体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他把生命与作品中的角色进行了融合,两者不可分割。他39岁就结束了生命,把此生活成了艺术。

  回到文章的主题内容:《人间失格》的名字其实就是丧失了作为人的权利的一种“无赖”,日本文学中的“无赖”就是代表着一种绝望之中的无能为力。而主人公叶藏表面上是一个彬彬有礼、非常听话、善于搞笑,经常做一些让人捧腹的故事,画一下搞笑的漫画和写一些有趣的文章。非常讨人喜欢。但怎么就会像前面说的那样阴暗和敏感的内心呢,当你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发现作者太宰治直接将叶藏的内心世界表达给我们看。这些搞笑之下就是掩盖着的痛苦内心:

  别人的苦恼的性质和程度,都是我捉摸不透的`谜。实用性的苦恼,仅仅依靠吃饭就一笔勾销的苦恼,或许这才是最强烈的痛苦,是惨烈得使我所列举的十大灾难显得无足轻重的阿鼻地狱。但我对此却一无所知。尽管如此,他们能够不思自杀,免于疯狂,纵谈政治,竟不绝望,不屈不挠,继续与生活搏斗。他们不是并不痛苦吗?他们使自己成为彻底的利己主义者,并虔信那一切理所当然,曾几何时怀疑过自己呢?这样一来,不是很轻松惬意吗?然而,所谓的人并不全部如此,并引以满足吗?

  这些人与人之间的规则、观念、关系。而他都不理解,也觉得自己永远没有办法融入这个人类社会是带来的丧气和恐惧。其实我们的青春期都经历过这些,出入社会的思考、从校园到社会的变形带来的镇痛。只是叶藏的敏感感知力过早的体会到了这些之后带来的绝望与孤独。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觉得自己是没法融入社会的异类,他对这些规则的真心实意的融入觉得无能为力。于是,他只有搞笑,又用搞笑与别人产生纽带关系。

  他努力的去迎合别人,他不知道怎么去要求别人,连笑父亲要礼物这件事都做不好,父亲说有一种孩子们很喜爱的面具,问他要不要的时候,他也无法做出决定。弄的父亲不开心。叶藏在这种没能讨父亲开心的行为中焦躁不安的同时半夜的悄悄的在父亲的记事本上写下了面具。第二天父亲一个劲的笑着说这事叶藏的恶作剧。读到这时,似乎就能一下子的感悟到了,叶藏那种理解不了他人,也无法被理解的“无奈”之心。

  这种不是出于自己本心的搞笑行为,就成为了他自认为的“人格”的最后屏障和与“人类”接入的唯一接口。这种脆弱的唯一,当被故事中、现实中的“人事物”打破击碎的同时,也就带来了生命最后的自我审判。

  又或者说,我们曾经何时不也曾为了迎合别人而做出一种不符合自我意识又或者更严重到自我厌恶的无能为力呢?而这种无能为力的背后带来的思考是不是就是“生而为人,真是对不起。”而太宰治把握住了那个时代里的这些痛苦的本质与根源。而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就业压力里、生存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压力其实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苦闷。又或者太宰治有微博的话:“搞笑,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或许他就成不了太宰治了。

  话说我是喜欢太宰治写的那篇《大力士》的,里面的女性角色多了一点俏皮可爱。那一刻我觉得仿佛看到了太宰治写作的俏皮微笑,只是不知真假罢了。

  读完《人间失格》回归到自我本质的养分里,其实就是要去明白:我们所有的痛苦、丧气、失落里都不曾孤单。同样也感谢互联网的时代能够让我们在群体中因为某种共同的认知感,结成集体获得认同感。同时也一样需正经、可爱的面对可能会遇见的那些问题。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去哪?

  这就是这篇文章带来的思维因子与价值养料。

《人间失格》读后感8

  把每个明天当做世界末日,从现在起迈出第一步。

——题记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在与朋友的一次闲聊之中,随后对这本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边去书店买来了这本书,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细细品味……

  “他曾在夏天在单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为搞笑;也行因为怕父亲扫兴而在半夜潜入客厅在父亲的本子上写上‘狮子’二字,只为不让父亲因自己而扫兴……”这一切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人。他对这个世界太过畏惧,认为世人比狮子、鳄鱼甚至恐龙都要可怕。他曾说过“面对世人,我总是怕到发抖”,他太过敏感,太过小心翼翼,以至于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面对世人,他总是怕到发抖,而面对这个世界,他又何尝不是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太宰治不过是因五次自杀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认为他的作品中传递的是使人愈来愈消极的负能量,可当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时,才会发觉他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他的一生,一个使自己绝望的人生。当我读过他的三五本书后,我才发现他的.作品并不是以“罪、恶、罚”为主题创作,反而是以“爱”与“善”为主题创作。他写每本书的目的都不是为让读者致郁自杀,而是使读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赎,不落到与自己相同的下场。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的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的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的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在我眼中,《人间失格》或许就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

  当世人知道书中的叶藏被送入疯人院时,书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于了他的第五次自杀,我想这或许便是最精彩的悲剧。

《人间失格》读后感9

  读完太宰治的书《人间失格》,这是儿子要求我给他买的书,看了说大吃一惊,为了避免儿子正因不恰当的阅读选取而影响了人生导向,我义不容辞的在拿到书的第一时刻自己先行阅读。书里有一句十分经典的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儿子说他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动的哭了,正因他似乎读懂了太宰治的无奈和痛苦,他很期望我能阅读这本书,并且期望阅读能够给我带来关于人生的思考,当然,所谓思考那是必然,但是我更关注对儿子思想轨迹的了解,因此,他读的书,或者是他推崇的书,都是我必须要读的。

  人间失格,即丧失了做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的自传体书札,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绝望,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借由叶藏的独白,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整本书充满压抑和生活的混乱,正因无法理解自己生而为人的`现实,使得叶藏一向生活在一种被迫和抽离的状态,也基于此,似乎他一向在生活的窘困之中无法自拔,金钱是永远没法解决的问题,辗转在一个又一个女生之间,藉此虚度生命,但并没有哪个女生能够令他找到生命的好处。他内心善良,总觉得他的行为似乎在对他人造成伤害,于是一次次的离去,但又总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咒语,生活中永远是女生,能做的就是不断的用酒精医学专用自己,不断的把所有的东西送到当铺去,拿到的钱再变成酒,如此周而复始,最后沦为一个丧失行动力,靠画低级的漫画挣钱,靠自己的脸面去赊账的男生。为了生存,甚至于为了吗*,总之,只要某个女生有什么他需要的东西能够给予,他都能够出卖自己的性和身体,在这本书里,不断的在看到这个苟活的男生内心世界的挣扎与一次次的崩塌,从书的最开始,我甚至于没有搞清楚为何,他会有那么强烈的人间失格的感受,这个世界真的不属于他吗?为何从幼年懵懂期的照片上,他就找不到内心真的归属?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并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的好处何在,但有些人在发奋中奋斗中寻找生命的好处,有些人却从很早就开始正因迷茫而放下,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样的安排,令这个原本富有才华的男生,这个临死但是才38岁的男生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怆?好在最后,他最后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自杀身亡,生而为人,他很抱歉,但是死去的太宰治并不知道,他选取自杀,会对更多的人抱歉,总是说自杀是最不负职责的选取,就算是在宗教里面,自杀的灵魂也是无法解脱的,而这些,不知道太宰治是否知道,他的灵魂又是否能够逃脱那纵身跃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课总要做完,没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级的悲哀吧。

  儿子和我说起所谓的"日,本性",就是日本人在战后所谓的迫害妄想症,他们丧失了战前的勇猛和励志,总觉得自己是罪人,那种根深蒂固的感觉影响了日本的文化,而那个1948年就自杀的太宰治是不是也与生俱来的有所谓的"日,本性"呢?

  这是一本需要带着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去阅读的书,贴合日本文学一贯的写作手法,有超多的内心描述,让人沉溺其中感觉世界都灰暗起来,我不知道儿子的年龄看了这本书会有怎样的体会,还是期望他能够多一些思考和决定,而不是陷入其中,好在一齐买的还有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至少这是一本用心向上的书。这是两本在他们同学中间广泛传播的书,也期盼这些日本的文化能对他们这一代有正面的影响。

《人间失格》读后感10

  之前听说过 ,日本的很多作品就赤裸裸地揭露了人性,果不其然,今天就见识到了。今天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我几乎是怀着压抑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果真是一个人间失格啊!!!

  从主人公的成长和生活经历中,可以看出,悲剧也许一早就注定了。想到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对,“你的性格和智慧,最终将决定你会过上怎样的生活,拥有怎样的人生命运”,人间失格,这部短篇的手记,也可以说,这位青年是怎么一步一步作死的,是怎样一步一步的走向悲剧的。那么,该怎样做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更美好的生活呢?

  一是,人,活着要懂得忠实于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一定要忠实于自己,不要压抑自己。简言之,就是人不要活的太虚伪,虚假,否则你会把自己搞成内伤的。更甚者,你会人格分裂,慢慢变成抑郁。一定要懂得拒绝,懂得反抗,学会说不,尤其是对于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而在文中,主人公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送进精神病院之后的感慨也恰恰道出了这一点,“我的不幸乃是一种缺乏拒绝别人的能力之人的不幸。”可见,不懂得拒绝,不反抗就是罪,最终致使自己走进悲剧的深渊。最后,只能在那感慨着,人间失格。放任自己生活在自以为的痛苦不堪的“人类”的世界里 ,同时以“只是,一切都会过去”自我安慰着,同时又视为真理。

  二是,懂得勇敢地为自己而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说: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引用文中主人公原话就是,“像我这样的胆小鬼,是连幸福都惧怕的。连棉花都能让我受伤,幸福也会。”可见一斑,这人是多么的胆小、怯懦。其实,人活在世上,有什么好怕的呢?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人生就是过关斩将。过去了,就过去了,而过不去也是你的命。 人生只有一次,而一次的人生,一定要大胆地为自己而活。

  三是,通过手记中,主人公的不断发问,可以印证,纯真无垢的信赖之心是罪的源泉。在两性关系中,你贪图对方什么,就有可能被那个什么所伤。除了看中对方的善良、人品,正直,责任心以及踏实肯干的品性。

  四是,人性,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我不止一次提及,一不留神,你就会被人性所伤。所以,必须了解人性,精通人性。人性是善恶的.交织,一有尽有,一毁尽毁。我们能看到一个人高矮、胖瘦、皮肤白或黑,但不能直观的看见一个人的善恶。善与恶并不是人内在的、固有的属性。

  当你不争气的时候,当你被别人视为负担的时候,当你身处地狱般的境遇时,当别人觉得你无救时,你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赤裸裸的人性,什么是 人间,失格。在最悲惨的境遇里,只要你是一个负担,就连你的至亲父母,也会厌弃你,更不用说,所谓的朋友和泛泛之交了。当然,主人公最后沦落的境遇是与自己的性格和自身的言行举止分不开的。从毕业至今,我是始终信奉人生的因果报应的。

  五是,金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在如今的商业社会,可谓说,金钱是通行证。‘钱断缘散’是有一定道理的。钱断缘份散,是真的哦! 尤其是对那些即将踏入婚姻的年轻人中,又有多少因为彩礼钱、房产加名字与否,而走向决裂,分道扬镳。文中主人公说,金钱比女人重要,而现实生活中,作为女性,我也认为,金钱比男人重要。

  同时,主人公作为男性揭露了自己的同性,“男人大都心虚胆怯,只知道装饰门面,其实吝啬无比。”对于这一点,以我较少的经历而言,或多或少是有感触的,确实是的,有些男性,其实比你想象的更小气、更吝啬无比。所以,作为当今时代的新时代女性,必须要自立自强,把人生所有的希望,放在你自己身上,你要相信自己,你想要的幸福,必须自己给自己。不要做那个等待被拯救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拯救你的是你自己啊。

【《人间失格》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间失格的优秀读书笔记03-27

人间失格读后感12-02

人间失格读后感03-16

《人间失格》读后感01-08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1-20

读《人间失格》有感12-16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05-29

《人间失格》名著读后感01-28

《人间失格》读后感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