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集锦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处于迷茫期的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的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好习惯让我们从依赖型人格转变到独立型人格,又从独立型人格向互赖型人格升华,树立自己的原则和品格,背负起自己选择的责任,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
在遇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我思考得最多的一个词叫“佛系”。到了某一阶段,我怎么努力都没有效果,渐渐地失去了方向。为了平复内心的纠结,我不停地劝自己:“或许‘佛系’一点会更好”。
直到“积极主动”这个词出现在眼前,我才发现了自己对“佛系”的消极理解,是受挫后的退缩心理,是为了寻求一时平静而选择的逃避。这本书教会我,应该从内心出发,树立责任感,以终为始,制定计划和愿景,由“我要做”变成“我想做”。主动选择是基于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而非被动的'决定。知己解彼需要勇气,只有怀有仁慈之心,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沟通,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在双赢思维下统合出胜于个人之见的办法。这样不断提升自己,一定会收获不同凡响的效果。
有一种自由叫主动选择,有一种品格叫知己解彼、互惠共赢,也许这才是我真正需要思考的“佛系”,希望和我一样迷茫的你,能遇到史蒂芬·柯维带来的这束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
最近在多看阅读上通过听书的方式听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说实话不太适应“听书”这种方式,作为一个四川人我还是更喜欢休闲的捧着一本书,喝着茶慢慢的看,或是在公交车上用电子书一页一页的阅读顺便打发路上的时间。听书这种方式总感觉会听着听着出神,但是我发现这种方式却能很好的提高阅读效率。
最开始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觉得自己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想要通过一些学习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听完这本书发现其实内容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可以听完就能有所提升或是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帮助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书中主要介绍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自我,从三个方面可以提升团队,最后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要事第一,有效地管理自己。在我们的一生中想完成的目标可能有千千万万,每一个都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可人的一生时间有限,满打满算也不过几十年时间,再加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事,让实现目标困难重重,那该怎么办?既然时间不够用那我们需要培养的就是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感觉这就是我们现在工作内容的写照,每天工作强度大,责任重,要求高。那怎么去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呢?作者提出了二维分类法,将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分为了四类:一、即重要又紧迫;二、重要但是不紧迫;三、不重要但是紧迫;四、即不重要也不紧迫。在处理这四类工作时作者又提出了两点需要注意,一、抵制诱惑,对那些很想做又不重要的事情坚决说不;二、学会授权,不要凡事亲力亲为。第一点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急需要做到的——“抵制诱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为一些小事纠结,郁闷以至于浪费时间精力。我们应该更多的将精力放到更重要的客户身上,学会取舍。
“统合综效,进行创作性合作。相信不少人在工作中都害怕跟别人出现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因为不同意见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分歧,但实际上在合作的过程中差异才能真正带来成果。”书中讲到团队合作中有的人会相互提防,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有的团体会心平气和的讨论,选出最好的方案。但是也有第三种方法,选取每个方案中合理的地方组成一个全新的方案。虽然这个讲述的是团队合作时的处理方法,但是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有值得学习的方法。我们现在处于学习的阶段,有很多前者的经验可以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方法就一定适合我们。我们每个人在处理客户时,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一些小习惯。但是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处理方案都是大致一样的。读后感·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别人长处,加以利用形成适合自己的话术或者方法流程。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学习别人的长处,保留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断更新,保持高效能状态。一把刀需要经常磨才能保持锋利,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才能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保持进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更新就相当于对自己投资,我们自己才是我们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作者提到可以从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四个层面出发提升自我,调整好自我后再出发。人应该不断的塑造新的自我,打造符合时代的自己。
以上就是我在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以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都需要拿成绩、成果来说话。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我,提高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更多是事情,完成更多的工作,做出更多的成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3
读了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是一本很值得读的书,书中强调品行修养的同时,还介绍了为人处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书中通过一些细致生动的故事来渐进入自己的观点,它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东西,更可贵的是它还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及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事物。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它们相辅相成,不管是对领导还是职工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以下就书中谈到的七个习惯具体谈一谈感受: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话是“有选择的自由,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能够清晰明确地写出来,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创造,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作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目标都可以设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但结果是一个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结果如何,用此来刺激自己,调动自己的主动积极性,这才是好习惯,高效能习惯。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每个人的“要事”都不一样,因为“要事”是因使命,价值观来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于时间的,所以紧急与否是时间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与“以终为始”的延续。有效能的人会用少量时间处理的紧急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我认为“双赢思维”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数性格类似的人努力后会做到,所以“双赢思维”是成熟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做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
在“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我也这样认为。双赢是人赢,而非物赢,那么要不伤害自己还要让双方都好,就必须有两好的人际关系,而书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点也说了“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所以要学会双赢的思维。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我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
我们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不断地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教师。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是美国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创始人史蒂芬·柯维博士著的,据称,“在美国,此书影响力近次于《圣经》。”
没有阅读的时候,以为这无非是一本励志类书籍,等到读起来,却明白它所论述的涉及每个人的事业、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资料,对如何搞好合作与沟通、提高幸福指数和成功的几率而最终到达“高效能”做了具体而又深刻的论述。
事实上,正如作者所说,“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一样。”为了生计或实现自我的某种梦想和愿望(或者是到达某种欲望),现代的人们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其实,他们的工作效能是不一样的。
人人都有完美的愿景——良好的人际关系、出色的工作业绩、不菲的劳动收入、美满的婚姻、和谐的`家庭……然而,这些愿景不会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人们总是心怀憧憬而又必须应对现实。那么,有没有一剂良方使渴望这些完美愿景的人们做得更好一点答案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
书中推荐的七个习惯是:
1、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2、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4、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5、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6、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7、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逐条对照上头所列出的七个习惯,我们做到了几条呢恐怕在第一条“积极主动”方面就会有很多人没有做到。尤其是作为一名员工的主角,你做到积极主动了吗“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我争取来的。”近年来,一些管理层人士经常讲“职业倦怠”,可见,消极被动是广为存在的。
所谓“以终为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能够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并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功夫。”而“要事第一”的原则,却是指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排除次要事务的羁绊,即“别让琐务牵着鼻子走。”我们做得如何
说到了“双赢思维”,可能我们做得更不好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是喊声震天高,而在内心却只想自我赢。“知彼解己”重点强调“移情沟通”。所谓“移情沟通”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这对于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和合格的教师大有裨益。
最终两点是“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其中,“统合综效”是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例如,叠放在一齐的两块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于叠放前分别承受的重量之和。我们做教师的善于敞开胸怀,博采众议,善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都在这个范畴。“不断更新”比较容易理解,可是人们却往往热衷于躺在祖宗留下来的床上悠闲地睡眠,不愿意开启自我大脑创新的大门。
渴望完美,并追求卓越的人们,读一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5
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眼,我以为它是教导我们如何变得高效率的七个习惯。直到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本书有多么的珍贵,在我看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的不是七个习惯,而是高效能人士的人生框架。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认为人生的成长有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依赖期意味着我由别人照顾,得失成败由别人负责负责,就像小孩子成长依赖于父母一样;到了独立期人就成为真正的自我了,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也有权选择。互赖期与独立期的不同在于合作,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来共创前程。本书里面把问题分为了三种: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行为有关的),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们行为有关的)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独立期便可以解决我们可直接控制的问题,而到了互赖期便可以解决我们可间接控制的问题。而大多数其实在很多方面仍然处于依赖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便是我们教导我们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的有效工具。本书前三个习惯教导我们怎么独立,后三个习惯教导我们怎么互赖。
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是成为真正的自我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积极主动并不是指三分钟热情,积极主动要求我们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这就代表我们做出的选择必须带着我们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要求我们从内而外的改变自己,在我们以后做出类似的选择时,不管我们的情绪怎么样、所处的环境怎么样,只要原则没有变,选择总是不会变。那什么是原则呢?
说到原则很容易把原则和行事准则弄混了。在我看来原则乃是做人的根本,而行事准则则是人基于自己的原则来做出的选择。在我刚看完《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如果仅仅只是照着书上那么所说的那么做,真诚的为别人着想,学会微笑我都能做到,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例举的一些名人的人际交往的行事准则,最开始我只是盲目的模仿他们的行事准则却发现我越来不像我自己了。我深切的知道书上的人在人际交往的时候会怎么做,那么我自己如果面对相似的情况我会怎么做呢,我真正需要的不是把那些人的做法给模拟出来,而是深入的探究那些真诚、学会微笑的原则,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原则然后在生活中把自己的原则体现出来,这样才会形成我自己人际交往的行事准则。
在我看来,处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20多岁,往往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原则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或者说还处于依赖期。在我刚来东北的这段时间,我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原则。我工作的格外努力,因为大家都很努力;我也过得格外开心,因为大家都很开心。不管给我安排任何事,我都可以做好。
但如果没有任务,我都会感觉坐立不安。更让我烦扰的是,我讨厌和人争吵,如何遇到与人意见不同的话我会纠结半天。我真正开始发现自己原则并明确自己原则的时候是我开始看了一些四书五经的时候。人要活的真实,这便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人一旦不真实,便会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对善的理解有偏差。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活的`真诚、诚实,遇到错误便要勇于承认,别人的错误也要敢于修正、敢于指出,一切尊重内心真实的想法。《吸引力法则》里面有条规则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我们过去创造的,我们未来的生活是我们现在创造的。而中庸之道便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这种调和。这个世界只接受那些一点一滴的努力,一点一滴的慢慢成长,这便是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习的意义。
慢慢形成自己的原则也会感受到生活的意义。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做事有没有基于原则和价值观。消极被动的人做事往往基于环境和情绪,又往往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看起来情绪波动大,做出的选择也摇摆不定。在我看来,想要成为积极主动的人,前提便是发现自己的原则,把自己的原则思考透彻。只要做事一直基于自己的原则,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以终为始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出来的。
第一次为领导,第二次是管理。领导即做事之前先想象要做成什么样子,实现什么东西;管理则是不停的督促自己,为了就是把事情做成自己领导的时候想象的样子。想要完成一件事情这两者缺一不可。在我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下载了一个健身软件叫“keep”,我开始练胸肌,练腹肌,也练腿,也跑步。在我刚开始健身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锻炼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以后要把自己锻炼成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身材,有什么样的身体。胸肌不必太大,有就行了,腹肌一定要明显,更重要的是,让身体变得更好、更强壮。
一直到现在已经近两年了,我在keep上的锻炼时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2000分钟,也练成了自己想要的身材,而一直有鼻炎、身体不好的我。也因为跑了一年多的步,一直锻炼把鼻炎治好了。这仅仅是“以终为始”在锻炼计划方面的运用。任何事情,包括我们的现在做的工作,我们以后想成为的样子,甚至是我们的人生都需要先“领导”出来,然后再“管理”自己去努力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我之前的思考的比较片面,我时常思考自己以后锻炼要成为什么样的身材,我也时常思考自己以后工作要做的怎么出色。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人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工作,除此之外的还有精神,心灵和情感。把身体,精神,心灵,情感都能达到独立才是全面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定下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点点的约束自己,向着目标前进。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讲这个习惯开头的一段话:“如果你现在正在参加自己的葬礼,那么在别人的眼里,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强壮、坚持、出色、有亲和力、有领导力、真实、务实、做事分主次、有责任感?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所想出来的其实都是我自己的原则或者我想有的原则,这也是我以后想成为的人。而这个习惯也是我需要多加思考的习惯。
第三个习惯是“要事第一”,单单看这个习惯的名字我们都知道要把那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做。
但生活中,这些事情往往是极少的,在没有那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存在的时候,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有哪些。书里面提到了两个问题。
1、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2、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稍一思考就会发现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来改变我们。
积极主动里面认为我们所关注的事物便是我们的关注圈:健康、事业、工作、子女、军事等等,而关注圈内我们个人能力之内的便是我们的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便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前两年的时间我每天健身,学习写日记,反思自己,跑步也开始练字,很多时候在微博上看到别人某件事做的出色自己便也开始尝试,每天都安排的很满自己却很累,效果也不显著。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真正能让我变得出色的是什么,我发现并不是那些练字、写日记和锻炼,那些自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并不是重点。真正能使我出色的除了我的思考,还有我所从事的行业。
我喜欢琢磨编程上遇到的问题,分析逻辑上会存在的问题,目前来说,我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才是我现在应该专注的所在。“积极主动”和“要事第一”两个习惯结合会有闪亮的火花。怎么样提高我的编程能力,怎么样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怎么样提高我的学习能力,怎么样提高我的软件测试能力,怎么让能更清晰的思考等等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些才是我目前的要事所在。
以上三个习惯便是来解决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问题,也是人由依赖迈向独立的关键所在,要是能把这三个习惯做到极致人就可以说是成就了自己了,人生有目标,生活有原则,做事有主次,且能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圈,不断的成长下去。可以说是获得了个人领域的成功了。但这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终点所在,从几百万年前人类开启认知之后,真正让人类登上食物链顶端,获得现在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人类之间的合作。一个人打不赢一头狮子,但是一百个人却可以打赢一百头狮子(《人类简史》)。正是因为人类之间的合作的功效,团结合作能让个体发挥出1+1>2的作用。所以个人领域的成功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我们最终是要获取的是公众领域的成功。
获取公众领域成功的三个习惯分别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双赢思维”是合作的基础,不可损人利己亦不可损己利人,一切合作的基础都是利人利己。“知彼解己”是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规则是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所在。知彼解己认为有效人际交流的前提就是要深入了解彼此,应该时刻想着先理解别人,这就需要学会聆听,甚至我们作出的回应也是为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别人。而“统合综效”的目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统合综效是与人合作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统合综效需要我们接受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也需要我们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三个习惯是获取公众领域成功的关键。
第一眼看到双赢思维的时候我都感觉眼前一亮,我自认为没做过损人利己的事,却做过一些损己利人的事,后果则是自己对别人不会过意不去,却会对自己过意不去,反而会压抑自己的内心。而双赢原则认为合作只要不是利人利己都可以不合作,合作的基础就是利人利己。“知彼解己”我觉得是增进人际交往关系最有效的办法。其实细细思考会发现这一习惯有很深刻的人生智慧在里面。我一般和别人聊天喝酒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我一直说,别人一直听着。一般人聊天也是这种情况。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别人说话,不需要别人的意见,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哪怕他一句话也不说。
“知彼解己”的习惯就需要我们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充分的聆听,充分地理解别人。而“统合综效”不仅仅是要接纳各种奇怪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追求一个集体畅所欲言的讨论,发散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让合作更加高效。我觉得“统合综效”所倡导的也是一个合作中极好的氛围。
其实大致把这三个习惯一看就知道怎么做,因为这三个习惯都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我之前也看过很多增进人际交往的书,也一直在思考人际交往的本质在于什么。在我看完《人性的弱点》我在思考人际交往的原则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人际交往的关键是什么。有一天我发现其实两个关系很好的人长时间不见面其实根本不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真正影响两个人之间关系的是再次见面的交往。那个时候我初步看到了一点人际交往的本质的端倪。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认为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情感账户,就像是银行存钱一样,不过把钱换成了情感。你对别人或者别人对你真诚,鼓励,友好,善良等等都会增加你和他之间的情感账户余额,而你对别人或者别人对你猜忌、谩骂等等都会减少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账户余额。情感账户余额越多,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好。这便是人际交往的本质。情感账户余额越多,便越容易获取公众领域的成功。
想要最终获取公众领域的成功需要一步步的脚踏实地的坚持和努力,也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在大四那一年我开始看静下心来看《中国通史》看了一个多月,从大三开始跑步跑了两年到现在,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健身到现在。我有个感触就是让我再早一些做这些事我是根本做不来的。我大一到大三也看书,但我看得都是一些能娱乐自己的书,比如《阿莱夫》、《一个人的朝圣》。我是在看完《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讲到“要想增强自己的理解力,就要读能增强自己的理解力的书”后来才刚开始看《中国通史》的。而我大一和大二的时候也偶尔跑过一段时间步,甚至办过一张健身卡,后来都放弃了,因为当时我没有足够的动力也没有足够的兴趣,我后来跑步是纯属意外跑步的时候慢慢感受到了跑步的乐趣才坚持下来的。很多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只有当我的理解力,我的环境和我的身体都到了某个阶段才能开始下个阶段的任务一样。就像健身的锻炼等级一样,先练K1,K1没问题了再练K2,K2没问题了再练K3所有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样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要想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必定要先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个人领域的成功乃是公众领域的成功的基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的过程中,尤其是“知彼解己”里面不断的去理解别人的过程里面,如果我们没有坚如磐石的内心和完善的原则。我们很容易受他人影响。一旦受了他人影响,人很容易会迷失自我。人终究是要成为自己的,活出自己才是正确和最舒服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发现和了解自我,让自我从内到外都变得强大起来。
本书的最后一个习惯是“不断更新”,不断更新就是要求我们不能停止脚步,要不断的运用前面的六个习惯从四个方面来更新我们的天性: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简言之就是锻炼身体;更新自己的人生方向、价值观,可以看文学作品,也可以听音乐作品;多看书思考,可以写作,学习知识,磨砺心智;与人合作,多交流。其实细细思考这个习惯会发现这个习惯巧妙的传达了要我们不断坚持前面六个习惯的观点,如果一直坚持“不断更新”这一习惯,也会一直坚持前面的六个习惯。
在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过程给我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其实扪心自问里面的大多习惯在看这本书之前我都大概的感受到过也自己记录过。但如果让我自己去摸索的话,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摸索出来且不分主次很难形成一个体系。可能没有形成自我便盲目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以至于迷失自我。这本书也让我整个人向前迈了一大步。以后我也会多阅读书籍,多思考,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心得体会:本周每天晚上3个小时,加上一个周天的时间,完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一遍阅读。
这七个习惯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个高效人士的性格构成。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内心的那个声音是,这本书如果5年前看,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坑,这本书里的这7个习惯,有6个在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按照这本书里的在做了。这里不是要吹嘘什么,只是想表达,我们应该感谢所有的痛苦、不适感、焦虑、忐忑、突发问题、棘手事件等等。有句古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无不如阅人无数。一个人的气貌,和他走过的路,遇过的事儿,阅过的人成正比。这里啰里吧唧的一大顿,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表达什么,言归正传,开始我们的读后感。
前面说了,这7个习惯就是一个人性格的重塑建立,回想自己活过得的这40来年,一个最直接的感触就是,但凡让你成长的都是让你痛苦的。无论青春期的小弟弟变大,还是学生时代的早自习晚自习,乃至工作中的成长。所以,我现在很享受每一次让自己痛苦的过程,虽然这一过程的痛苦那么撕心裂肺,口里的溃疡成片的长,失眠,便秘等等,但这就是成长。其实,我这里想表达的是良好的习惯越早建立,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正向的赋能,如果我能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运用这7个习惯,那么我相信我一定不是现在的这个我,但是,人生没有如果。这7个习惯,越早知道,越早养成这7个习惯的人生,应该均会是多一些坦途,少一些崎岖的人生:
一、积极主动
回想我们有多少人是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自己走过来的这一生的,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到生活。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这里的积极主动,不是狭义的只是态度上的,行动上,他更多的是先从思想入手,自己对事物的全貌主动的预判,且自己给出后续的行动措施,然后在是矢志不渝的根据,积极主动推动,并不断执行,不断校正,直至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二、以始为终
这里的以始为终,我生活工作中理解为结果导向。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确定自己想要的之后,再根据我们自己想要的反向去制定具体的推进计划。如果没有以始为终的结果导向思维,走一步,看一步,那说不定下一步就走到沟里面去了。
三、要事第一
每一个人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应该给自己一个规划,在涉及规划的时候,从工作和生活两个维度给出自己一年想要实现哪些?然后在把年目标分解到季度,月,周,天。那么在分解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知道哪些是最要紧的,除了紧急重要的事项之外,我更喜欢这本书的这个时间矩阵的第二象限:
一个能主导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不是被火烧鸡毛的逼着去做事情,一个能主导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是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这样活出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是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就目前我的个人的工作而言,每天会有很多突发的工作去处理,但我每天一定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想成为的那个样子去安排自己最想要的,进而要去做,去完成的事情。我们可以一时救火,但不可能一世都被烧鸡毛。因为我们想成为什么样子,他是不会成为什么样子的,只有我们为了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积极主动的去改变的时候,加上日积月累的沉淀,才会由量到质的.显现。
四、双赢思维
这个思维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确切说不应该是习惯,更应该成为准者,否则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没有任何个人隐私的时代,靠信息不对称坑蒙拐骗的获取一些个人好处也好,公司利益也罢,都是不长久的,因为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所以,什么事情都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互利互惠才是王道。说到这里,突然想到这几天美国单方挑起的贸易战,我不知道贸易战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但我想,以美国的实力虽然说不上杀敌1000,自伤800,但至少自己也是对着墙拉了一泡尿,搞得自己也浑身骚不是。
五、知彼知己
这个是在这个7个习惯的互赖期的第二阶段,在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你得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习性,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让的度在哪里,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这样在生活也好,工作也罢,你才能更好的去积极主动,才能更好地去以始为终,才能更好地要事第一。
六、统合综效
这个我个人理解就是把前面五个习惯给连贯起来,从而达到1+1=无限可能的效果。这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要尊重差异,这一点是我自己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改善的一点。当然,这里的尊重差异不是说没有原则,这里的尊重差异是在原则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求同存异,最大能限范围内形成最大的合力,让自己的生活工作产能最大化。
七、不断更新
这个用一句互联网思维的话说就是小步快跑,不断迭代。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为中华之崛起儿读书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即便你有那个情怀,你的胸也撑不起这个怀。所以,一个平凡的人,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不断以积极主动的思维态度,结果导向的目标感,再加上这个7个习惯的其他4个,不断的调整,不断的调整,我想如果真正的做到了,一个人的一生即便不精彩绝伦,也至少不会碌碌无为,落寂而终吧。
这本书因为是断断续续的草看的第一遍,很多需要练习的章节并没有认真去联系,所以,对自己后面的具体落地还没那么清晰。个人感觉,这本书之所以是经典,与书中的那些给我们诊断的联系题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只有真真切切的给自己用号脉的具体诊断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是病理性阳痿,还是心理性阳痿。后面自己第二遍的时候,需要把相关的习题做完,一边确定自己是哪方面的阳痿。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7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由史蒂芬柯维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许很多人在翻看此书时会觉得“天哪,这本书说的什么啊,讲的这些理论我全都懂,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一本洗脑的书”。没错,这就是我最初浏览此书的真实想法,就像是一本写满了准则和制度的说明书。
其实很多书籍总免不了有很多长篇大论,但这并不妨碍它所包含的精彩之处,只要有一点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有用的,那我们就算没有白读。比如,在人际交往中教会我们如何与人沟通和处理矛盾;在职场中教会我们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在生活中如何变得更加幸福……
言归正传,由书名不难想到本书主要介绍的就是能够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七个习惯。下面我们就一起认识、学习这“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操之在我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受害者的角色,发挥人类四项独特的秉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创造改变。
人生三种主要的价值观:
经验价值观,来自自身经历;
创造价值观,源自个人独创;
态度价值观,面对绝境时的回应。
总之,重点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积极主动,变被动为主动。
习惯二:确立目标,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首先是智力上的创造,其次是实质上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以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公司来说,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创办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须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来确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整合资金、研发、生产、行销、人事、厂房、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朝既定目标奋力前行。
“以终为始”的两个原则基础,一个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另一个是自我领导,但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是第一次创造,管理是第二次创造。
对企业来说,市场瞬息万变,积极的领导者必须紧盯商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购买习惯和购买心理以及员工队伍的变化,以便合理整合企业资源,拨正企业的发展方向。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习惯三:掌握重点,要事第一
一、运用时间管理理念分辨事件的轻重缓急,并按序加以处理。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可以参考《时间管理:小强升职记》,这篇文章中有一定的介绍。
二、管理方法六标准:
和谐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平衡功能: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
围绕中心:不要就日程表订立优先顺序,应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加以安排。
以人为本: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
灵活变通:管理方法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便于携带: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三、个人管理四步骤:
确定角色: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
选择目标:思考下一周计划中任务栏下最想做的几件要事,作为选定的目标。
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每日调整: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四、高效率的秘诀——授权
第一种授权:指令型授权。让别人去做,做完告诉我。
第二种授权:信任型授权。关注的重点的最终的结果,允许人们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信任型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作出承诺。
1.预期成果。
2.指导方针。
3.责任归属。
4.可用资源。
5.明确奖惩。
习惯四:利人利己,双赢思维
一、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
双赢品德三个基本特征:诚信、成熟、知足。
双赢关系: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是信用,即情感账户。
双赢协议: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1)预期结果;(2)指导方针(3)可用资源(4)任务考核(5)奖惩制度。
双赢体系: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必须有相应的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资等,而且所有体系都应建立在双赢原则之上。
双赢过程: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二、情感账户的六种主要投资方式:
1.理解他人。
2.注意小节。
3.信守承诺。
4.明确期望。
5.勇于致歉。
6.无条件的爱。
习惯五:设身处地,知彼解己
一、聆听的层次:
第一层:充耳不闻,压根不听;
第二层:装模做样,心不在焉;
第三层:选择性的聆听;
第四层:聚精会神,但不一定听出真意;
第五层:移情聆听,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二、四种自传式回应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三、有效的沟通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四、表达也要讲技巧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习惯六:集思广益,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沟通三层次:
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做打算,结果只能是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了对方的意向,却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开诚布公,探讨其余的选择途径。
统合综效意味着高度的信任,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
习惯七:均衡发展,不断更新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层面:锻炼、营养、压力调节。
精神层面:确立、坚持、学习、思考价值观。
智力层面:阅读、想象、组织和规划、写作。
社会/情感层面:服务、移情、统合综效、内在安全感。
总结:虽然很多东西我们全都知晓,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更不用说坚持做下去。这也是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拉开差距的其中原因之一,把我们自认为是废话,废事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8
本书是通过一些细致生动的故事来逐渐进入自己的观点,作者从三副图片以及自己家庭的几个实例来向我们阐述了个人意愿对我们的处事方式以及周围环境(家人和朋友)的影响,通过本书的描述在回看我个人印象较深的几件事,发现在自己努力想做一个正直善良并积极向上的人的同时,同样把这样的想法强加在亲人朋友身上,自己会对每一件小事挑剔,对任何一件不满意的事都存在近乎苛刻的要求,并美其名曰“为了让你们的生活更美好”。不得不说有时这种行为会取的很好的效果,但大多数换来的都是不情愿的劳动以及深埋心底的隔阂。在看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尝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无论事情的发展是怎样的要求自己相信别人,本以为会很糟糕的事情却显得更加完美,想来或许每个人都有追求积极向上的想法,同时也有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本能,对于别人的命令哪怕符合自己的愿望也会有一丝反感,致使本该主动的事情变为被动接受,目标是一样的,其中的过程和取得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我喜欢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把一切习惯都追根溯源到个人的品德修养上: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自然会积极主动;掌握自己真正的愿景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做到以终为始;要时刻自律避免被偏见激动的情绪所左右达到要事第一自己管理;给人玫瑰利人利己做到双赢;学会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从而知彼解己;重视不一样个体的不一样心理,情绪与智能创造统和综效;不断磨炼和提升自己使自己更新。以上七个方面说是高效能人士的习惯倒不如说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七个品德,无论是正在艰苦奋斗的底层人员还是已经有所成就的高效能人士,在追求品德方面是没有上下之分的,只是已经在路上或还未追求的区别。
心正则刚,形正则强。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追求至高的品德,自然会养成好的习惯,我们也必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9
读完史蒂芬·柯维的这本书,掩卷深思,感触颇深,便写下这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俗语说:“思想决定举动,举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行,品行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它是一向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行,暴显露我们的天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书中阐述的七个习惯不只仅关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十分精炼和准确的人生原理。它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思想程度,夸大以规定为中央,以品行为根底,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书中所阐述的七个习惯是密不行分的整体,相辅相成。
习惯一: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规定,即接纳主动,要为自己以前、如今及将来的全部行为担任,而且根据规定及价值观,而非情感或外在情况来下决定,发明改动,积极面临统统;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规定,个人、团队和构造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方向,并据此塑造将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注重的规定、价值观、关联及方向之上;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办理的规定,要事第一即本质的发明,是你的方向、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构造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想,人际领导的规定,双赢思想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考虑框架与心意,鼓舞我们处理题目,并帮忙个人找到互惠的处理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承认及酬劳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疏导的规定,当我们改动以答复的心态,而以理解对方的'心态去倾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疏导,增长相互关联,知彼需求仁慈心,解己需求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拔疏导的服从;
习惯六:统合综效,发明性协作的规定,统合综效是发明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法,亦非你的方法,而是第三种远赛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恭敬的效果,使整体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规定,在四个根本生活方面(生理、社会、情绪、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拔了别的六个习惯的实施服从。假如对这本书有兴味的能够在网上找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xt来看,只是你想要看实体书也是能够的,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学到好多东西。仅有事迹胜利只能算胜利了一半,唯有统筹事迹、家庭、人际关联、个人生长等人生别的层面的和睦开展才是真正的胜利。在往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变之前,做好充沛的预备,把要事时辰作为第一位,避免被成见、情感所左右。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大。在工作中要留意与人的交换协作,如遇到两人意见差别时,要多与人疏导,在不同中寻求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紧张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竭力,才能提拔自己胜利的高度。最怕看书时一阵豪情,结果转眼就又规复了原来的自己。在不断实践“七个习惯”的流程中,美满自我。自我提拔和美满是一种规定,也是一个流程,一个在生长和变化之间螺旋式上升的流程,一个人不断美满自我的流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
开杭州前,终于把斯蒂芬_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完了,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排斥的,因为这种书名充斥着浓浓的成功学鸡汤味。养成几个习惯就能成为高效能人士了?那我苦学30天是不是能成为下一个马云?但是看到刘润及其他大神都推荐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应该还是有干货的。
七个习惯的基础:产出/产能
在介绍具体的七个习惯前,作者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产出/产能。作者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让读者很容易地理解了其意思。从前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只鹅,某天早上,发现这只鹅会下金蛋,第二天,又下了一个。农夫固然很开心,但却嫌每天一个的速度太慢了,于是杀了鹅,认为鹅的肚子里应该有很多金蛋。但是杀了之后,才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农夫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时候。在这个寓言中,金蛋就是产出,而鹅就是产能。农夫因为只重产出,而忽略了产能,最终导致产出不增反减。既然产能很重要,那是不是应该只重产能不重产出呢?也不行,如果你对这只鹅特别好,每天给它最好的食物、最舒适的小窝,但是它十年才下一个蛋,这肯定也不符合你对期望。所以重要的是在产出和产能之间找到平衡,要在维持产能的条件下让产出最大化。套用到人身上,产出是我们的工作成果、时间,产能是我们的身体、进步的空间,我们当然要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因为工作而透支了自己的未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应该是七个习惯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习惯了,我记得当时研究生毕业时,导师给我的.建议也是“主动一点”。关于这个习惯,以前自己一直不当回事,什么事都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自己不去争取。现在渐渐意识到,这个社会不像家里或小学、中学,你是中心,即使你不积极、不主动,父母、老师还是会关注你。在社会中,比你优秀的人太多,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别人凭什么要特别关注你、给你机会?书中把人的圈子分为关注圈和影响圈,我们应该多做影响圈内的是,因为这些事通过我们的积极主动是会有所改变的。消极被动的人喜欢说“如果......就好了”,而积极主动的人则喜欢说“虽然缺少......但是我可以......”。积极主动这个习惯贯穿整个七个习惯体系当中,无处不在,缺其不可。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关于第二个习惯,作者让读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们希望别人给我们什么样的评价或者说我们想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什么东西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找到这个东西后,以他为终点,好好想想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作者认为任何事都由两步构成:一是规划构思的智力创造;二是具体行动的体力创造。以终为始就是第一步的智力创造。作者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使命宣言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宪法,是我们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的基础。在我们扮演的各个社会角色中,我们分别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第二个习惯属于自我领导,而第三个习惯属于自我管理。领导和管理的区别在于领导属于“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属于“把事做正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即把事情分成紧急且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大多数人都劝我们应该优先做紧急的事,但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只有我们提前处理了这些重要的事,这些事才不会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因为一旦事情变得紧急了,我们难免手忙脚乱、考虑不周。
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需要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授权给他人。授权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指令型授权是授权者把具体该怎么做交代的一清二楚,被授权者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自由,完全只是起到了代工和跑腿的作用。在这种授权模式下,如果事情没有做好,被授权者往往会将责任归于授权者,“__让我这么做的,不怪我哦”。而责任型授权则是将目标告诉被授权者,并告之已经尝试过的失败方法、可以利用那些资源,至于具体怎么做完全由被授权者自主选择和决定。在这种授权模式下,被授权者往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关于只说不能怎么做而不说要怎么做的方式突然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个观点: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就是只告诉你什么是行不通的,至于具体要怎么做,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摸索。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前面三个习惯都是为了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而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则是为了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前面三个习惯是为了从依赖走向独立,而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则是为了从独立走向互赖。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应该抱有充足的心态,相信双赢是有可能的。类似于时间管理中的四象限,在这边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横坐标为“敢作敢为”,纵坐标为“善解人意”。既敢作敢为又善解人意,可以实现双赢;敢作敢为但是不善解人意,则是我赢你输;善解人意但不敢作敢为,则是你赢我输;既不敢作敢为又不善解人意则是双输。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我们应该首先知道、理解别人,要想影响别人,我们必须首先被影响。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用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去回答对方,而是应该利用移情方法,真正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倾听。很多人在与人交谈时的状态要不正在说话要不准备说话。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要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右脑主管直觉、创造和印象,左脑主管分析、逻辑和语言,只有左右贯通,大脑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大脑也需要统合综效。大脑的这种构造非常适合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就像书中举得例子,一幅画,从不同的角度看,既可以是少女也可是是老妇,其实双方都对,但是很多人却抱着自己是真理,别人不可理喻的态度。
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智力、精神、社会/情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1
细读两遍后,发现盘旋心中已久的困惑,迎刃而解,终于领悟到它经久不衰的魅力。有一句经典的流传话是,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命运的重要性,也看出一个怎样的心态和思维,更是构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心态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的综合体现,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及情感的归属;人生方向是内心的准绳;智慧是判断力、洞察力理解力的统一;力量是采取行动,达成目的能力。四者相辅相承,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能激发力量。偌四者全面均衡,且协调发展,便能陪养高尚的人格、平衡的性格与完美的个体。
七个习惯的基础我认为是自我领导的原则,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自我的领导和管理平衡完美,才能更积极地向外延伸,发展。
不论你是否意识到,人人都有生活中心,它们对生活产生着不容置疑的强烈影响,综合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个生活中心:
以配偶为中心——以配偶为中心的婚姻关系,多半会出现情感过渡依赖的问题,太过重视会使人的情感异常脆弱,经不起丝毫打击,无法面对配偶在行为,感情或情绪上的变化,这样感情用事的结果就是失去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表面上似乎保住了安全感,实际上只是空中楼阁。
以家庭为中心——仰赖家庭肯定自我和提供安全感的`人,往往对家族传统与名誉看得过重,无法接受任何可能影响到这种传统与名誉的改变。
以金钱为中心——建立在金钱上的安全感必定经不起考验,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财务问题,而影响财富的变数太多,让人草木皆兵。
以工作为中心——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观都以工作为基础,所以一旦无法工作,便失去世生活的意义。
以名利为中心——必须靠名利与物质来肯定自我的那些人,必定终日忧心忡忡,患得患失,面对名气,地位或条件好过自己的人就觉得相形见绌,面对稍逊自己的人又趾高气扬,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如此飘忽不定,起落频繁,却还要固执地守住自己的资产,所有物,有价证卷,地位和名誉不放,难怪有人会在股票大跌或政坛失意后一丝一死了之。
以享乐为中心——适度娱乐可使人身心舒畅,有利于家庭及其他人际关系的改善,但休太长的假,看太多的电影或电视,打太多的电子游戏,长期无所事事,等于浪费生命,因为这些对增长智慧,激发潜能,增进安全感或指引人生来说毫无益处,这样的人处于成熟模式的最低端,满足于短暂的刺激,收获的只有空虚。
以敌人或朋友为中心——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的人没有内在的安全感,自我价值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生方向也取决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以宗教为中心——有些人热衰于宗教活动,却无视周围人的紧急求助,违反了自己标榜的信仰,而另一些不那么热衰于宗教活动,甚至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其言行却更合乎劝人向善的宗旨,宗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以自我为中心——时下最常见的恐怕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最明显的牲就是自私自利,只索取,不付出。
一般来说,我们的生活中心是以某几种的混合体,依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大多数人的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今天为朋友为中心,明天有变为以配偶为中心。
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一会儿义气风发,一会颓唐沮丧,一会儿斗志昂扬,一会儿又落魂消沉,缺乏固定的人方向,没有持久的智慧,也没有稳定的力量或自我评价。
所以,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明确的生活中心,由此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使人生更积极,更和谐。这就是以原则为中心。
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不像其它中心那样多变,所以值得信赖,可以给我们高度的安全感。原则是理性而非感性的,因此能让我们充满信息,配偶和密友有可能离我们而去,但原则不会。原则不会怂勇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其有效性不取决与环境或他人行为或‘流行风”。原则是永生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2
《七个习惯》不同于一般的技巧性的书籍,企图指导读者朝夕之间产生巨大的“高效能”,而是通过自我的坚持与持续改进由内而外的改变自身,从而达到可持续的“高效能”。它关注到产能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产出。这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个人领域,真正的效率
盲目的提升自己的“效率”并不能真正提升自己或事项的价值,我们往往容易关注“紧急”的事情,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效率去解决它。但是,这些“紧急”的事情真的都非常“重要”吗?这就不见得了,从而,我们效率的提升其实并没有产生真正的价值。这本书提醒了我,注意力应专注在“重要”程度上,而非“紧急”程度上,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事物完全可以拒绝。问题随之而来,我们缺乏的正是准确判断事务“重要程度”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以终为始的考量问题,牢牢抓住问题的核心,以结果导向去思考问题,从而将事务与价值绑定起来,保证我们的产出即价值。由此,我找到了获得真正效率的一种审视角度,光有想法不行,要得到还需要做到,这就是从内心开始的改变,让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思维上获得真正的改变,从而永久的改变行为,进而改变事物的结果。这是一项修炼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强大的内心去承受改变带来的短期不适应和坚定信念的认可!这个修炼本身就是改变的过程,也是“重要不紧急”却可以受益终身的“要事”。
二、公众领域,一致的合力
团队合力真的就一定会提升产出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团队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妥协”、“不欢而散”、“固执己见”甚至“散伙”等等,都是将团队的力量分解的情况,从而使得1+1<2、本书倡导的理念,让我在这问题上茅塞顿开。团队之所以能够成立,成员之间的目标通常是一致的,只是大家对到达目标的具体路径产生分歧。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只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应该知彼解己,真正的站在他人的立场用他人的思维去看待问题,通过这样的模拟,我们很容易找到彼此真正的碰撞点与异见,从而尽快的找到能够产生综合综效的结果。而这样做的思维是双赢的态度,这个态度不仅对待团队成员,对待竞争者和合作伙伴同样适应,如果用这样的态度与思维去解决问题,彼此都会乐于倾听并专注于达成一致目标下的共识,而不是彼此拆台。如此,团队的合力,才真正达到一致。进而使得1+1>2、
三、平衡产出产能,可持续更新
在书中对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有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鹅,如果我们不注重鹅的营养和生长状况,它下金蛋的速度和质量必然下降。我们在不断追求价值的产出时,很容易忽视我们自身内功和身体状况的修炼,即产能。产出是建立在产能基础之上的,偶尔的超负荷可以暂时提高产出,但产能必然将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平衡产出与产能并不断提升产能的最大值。产能在此的涵义我认为侧重于知识储备和身体,一则是产出的智力制约,一则是产出的体能制约。我们需要将这两者持续更新,以提高产出的最大值。这是一直可持续的理念,对于我们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让自身持续增值以适应不断改变的外在环境以及持续准备迎接挑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3
花了3个小时不到看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所以会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触点有2个:我最近的效能不是特别好。上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的原因,持续熬夜到2点,身体的疲倦导致整个人产出的下滑;
孟岩老师和张辉老师推荐了这本书。
很有趣的一点是,作者StephenR.Covey在开篇中提到:
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有能复述。在阅读过程中,应有心理准备,预计在48小时内,与人分享或讨论读书心得。那么接下来就让我分享下我的读书心得吧。
习惯一:积极主动
问题分为3类: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间接控制的问题、无法控制的问题。
不论是能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实际上很多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一直关注「无法控制的问题」,继而滋生负面情绪,而最终连「可控制的问题」都没解决好。
Ken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我也时常跟别人说起:抱怨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用的。
习惯二:以终为始
我在看这一章时,一直回想起RayDalio的《Principles》。
富有责任感、忠于理实、自律、推迟满足感。坚守原则的过程可能会反复。但这是我前进的目标。
这一章是我收获非常大的一章。很多做时间管理的书籍都会根据重要性和优先级两个维度把事情区分为:
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不重要而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
我过去更多先关注「重要而紧急」,再是「重要而不紧急」,然后就发现我一直陷入源源不断「重要而紧急」事情中。
今天看到书中的.一段话,算是找我我效能低的原因: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预防式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让我受益颇深。对人不可以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习惯四:双赢法则
这点是我一直坚守且认可的。
习惯五:知彼知己
坦白来说,这一章看得我头皮发麻。如果没读,我大概无法想象我的沟通能力有这么大问题。
书中提及4种自传式回应: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揣测别人的行为和冬季。
仔细反思日常生活中的对话,确实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此外,在表达中也要注意顺序:品德、感情、理性,即社交货币(书中的词是「情感账户」),移情能力,逻辑能力。
习惯六:统合综效
第一次看这章节的时候,我没有特别大的触动。写文章的时候,翻了一次,突然想起《Principles》里面提到的「真诚」与「透明」。
这也是实现「统合综效」的必要条件。
习惯七:不断更新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我觉得这里的翻译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换了四个词:体能、认知、智商、情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关注「认知升级」,却忽略「体能升级」。在17年和18年总结,我都提到关注「身体」。而最近由于熬夜工作带来的状态下滑,继而进入恶性循环,再次警醒我——重视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偏科」是不行的。书中另外一个观点也挺迎合我近几年的观点:人生是螺旋式上升的。听起来很熟悉是吗?《Principles》提到的:痛苦+反思=进步,也是在讲同样的道理。
总结:前晚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聊到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我当时的回复是希望做一个效率高的人。看完书后,表述是错误的。我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这并不意味着我是以工作为重点的人,而是我会基于「原则」去过好我的生活和工作,不断刷新自己的界限。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4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能有这样的读书活动,促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读书,看到很多点不论于生活还是工作都觉得受益匪浅。
最简单明了诠释书本7个习惯的是一张圆形图,意思为:从第一阶段依赖期,达到1.积极主动,2.以终为始,3.要事第一;达到这三点可进入第二阶段独立期,再通过4.双赢思维,5.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达成以上六点即进入互赖期,最后还要7.不断更新,才算是完成的七个习惯。
如何拥有习惯,此书的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因为知识可以让我们知道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可以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意愿是想要做。只有这三个交集才能完成做什么,怎么做,去做,整个完整链。
然后如何激发团队产能,有三句话最为影响深刻。第一句:“像这种只重金蛋的态度和思维定式,实在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能”,第二句:“你可以买到员工的时间,却买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诚与热忱的根源”,第三句:“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积极主动”模式为: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这里感受最深的一句为“真正有效的策略是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妻子或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以终为始”让我认识到——“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则。”;第二“确定角色和目标——人生在世,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第三“唯有参与,才能认同”。
“要事第一”——“别让琐事牵着鼻子走”、“勇于说不”。
“双赢思维”中我看到有六个交往模式:利人利己(双赢)、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好聚好散(无交易)。其中好聚好散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在工作的往来、生意的交集中,我尽力想考虑双赢模式去互推结果,但是有时候不想对方受伤,也不想自残的情况非常矛盾,此书中一句话,点明我“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知彼解己”中“表达也要讲技巧,如何获得理解,这也是双赢之道不可缺少的”。
“统合综效”的沟通层次,划分合作层次为横坐标,信任度为纵坐标,总共分为三个阶段:互相提防(赢输模式)、互相尊重(妥协)、统合综效(双赢)。此种“尊重差异——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是我停留在妥协的重要原因。
“不断更新”需要从四个方面磨练自己——1.身体:锻炼、营养和压力调节;2.社会/情感:服务、移情、统合综效、内在安全感;3.精神:实现价值、忠诚、学习、冥想;4.智力:阅读、想象、规划和写作。除此外,就是通过学习、坚持、实践来螺旋式上升。
以上为我本次也是第一次读此书的触动点,也是留给之后的我来反省生活及工作中是否遵循以上的习惯来做人做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5
最近读了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里有一句话,我感觉说的很好,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人的品德应该是由习惯组成的。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较大,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品德,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书中强调品性修养的同时,还介绍了为人处世的技巧。其中有两个习惯却在一旁触动我、提醒我,值得我去为他深思。那就是“积极主动”、“要事第一”的习惯。积极主动,就是对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恳主动。高效能人士为自身的行为以及一生所作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目前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的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我以后在工作中要采取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我们应该认识自身,有时问题的反面是契机,学会成功地与人合作的习惯。
“要事第一”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原则,把最重要的事放到第一位。自身以前在工作期间,感觉到在工作中常常难以避免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经常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有时候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学习了“要事第一”这一章后,我认识到工作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不错效果。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员工。还有一点我要说的就是,团队的协作能力,如果能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我相信我们公司的发展一定会蒸蒸日上,生意越做越火。因为团结就是我们最大的力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相关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摘抄11-22
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体会心得范文11-2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指引成功美文摘抄11-2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励志书籍12-09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05-2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0-3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04-3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02-2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12-0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