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优秀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处于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状况,多数大学生主动创新创业意识微弱。本研究围绕大学生“社会网络和创新创业效能感对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这一基本研究问题,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意向;创新创业效能感;社会网络;创新创业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各类人才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但当前,我国创新创造能力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全球化智库发布的《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高校学生表示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仅占33.44%,认为学校提供了较好配套服务的不足30%,表明创新创业建设与学生的认知和需求之间存在偏差。同时,超过60%的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主要是受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创新创业的驱动因素影响。个人成长可外化为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等,自我价值则可表现在具备充分的信念并努力达成既定目标。对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影响机制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建设更富有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生态。
1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外研究,影响创新创业意向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首先,个人特质是指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对个人行为影响较大。因此,年龄层次、性别和学历水平等会对个体的创业意向具有影响。创业经历作为个人特质的重要成分,其对再创业意向的影响可能有削弱后续动力的消极作用和提供学习时机的积极作用。其次,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促进创业活动的关键因素。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效能感决定了个体所选择的目标,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面临困难和障碍时的坚持。如果个体具备在信息捕捉敏锐度、创意价值挖掘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上的自信,则其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信念会得到增强[1-2]。社会网络视角则将创业者置于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关系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参与其中的个体的意愿和决策。周围浓厚的创业氛围以及同学、朋友和家人们对创业的鼎力支持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且这种作用被创业自我效能感所中介[3-4]。除此之外,高校创新创业基地以平台和载体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创新精神营造和实践技能培养,是能够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方式[6]。综上所述,构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依据吴晓波和王莹等人(2014)设计的创业意向量表,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特点,从兴趣和计划两方面测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向,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特征进行测量,从机会识别效能感和风险容忍效能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效能感进行测量,每项题目均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自陈回答。
2.2样本特征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广东省4所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的高校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有效率为98%,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3研究结果
3.1信度和效度检验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各维度的Cronbach’a值均在0.7以上。创新创业意向、社会网络特征和创新创业效能感的KMO值均大于0.8,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结果是显著的,通过因子降维处理,各维度的测量题项均较好地负载到预期测度因子上,达到效度要求。因此,对各个维度的测量题项值进行简单平均,并使用该平均值作为样本值带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inflationfactor,VIF)指数衡量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在创新创业效能感与创新创业意向、社会网络特征与创新创业效能感、创新创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调节作用四个模型中,VIF值都小于10,则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2回归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及问题的性质,首先检验创新创业效能感与创新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接着进行社会网络特征与创新创业效能感之间关系的验证,再同时将社会网络、创新创业效能感和创新创业意向放入回归模型从而验证创新创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最后,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变量,观察其是否对创新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1)创新创业效能感与创新创业意向关系回归分析。从模型一到模型二,所对应的调整的R2从0.012上升到了0.484,则个体的创新创业效能感对其创新创业意向的确存在影响,并非受控制变量影响。模型二中,机会识别效能感与风险容忍效能感的回归系数统计显著,即其对创新创业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假设H1a和H1b得到验证。(2)社会网络与创新创业效能感关系回归分析。模型四和模型六中,个体社会网络中除了网络关系强度,其他维度均对创新创业效能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2a~H3b、H5a和H5b得到验证。但回归系数介于0.170~0.383之间,表明个体社会网络对其创新创业效能感的作用强度较弱。(3)创新创业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在模型七中,网络规模和网络关系强度的相关系数不显著,故创新创业效能感对其与创新创业意向关系的中介效应不予考虑。将模型七分别与模型八、模型九进行对比,在加入机会识别效能感或风险容忍效能感后,社会网络中心度回归系数相应减小,网络异质性的显著性水平下降为不显著,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中心度对其创新创业意向的作用是通过部分影响创新创业效能感来实现的,创新创业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异质性与创新创业意向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H6a和H6b部分得到验证。(4)创新创业教育的调节作用。模型十中,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机会识别效能感和创新创业风险容忍效能感的回归系数介于-0.145~0.468之间,表明大学生个体创新创业意向主要直接受这三者的影响,影响程度为中等。模型十一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后,机会识别效能感回归系数减小,风险容忍效能感回归系数增大,表明创新创业教育会影响创新创业效能感从而对创新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假设H7a和H7b得到验证。
4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如下。(1)创新创业效能感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创业意向。在识别市场机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预判自己努力的回报和风险,如果回报够高且风险承受心理够强,个体的信心也就越强,越容易倾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2)个体的社会网络规模、中心度和异质性对机会识别效能感与风险容忍效能感均具有正向作用。社会网络为个体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源,增强了个体创新创业可及性。(3)创新创业效能感在社会网络影响创新创业意向中起中介作用,即网络中心度对意向有直接和间接作用,而不同特征的成员带来的差异化信息质量和价值直接作用于一个人的创新创业效能感。(4)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个体更愿意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大学生部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并促使个体把相关的创新创业想法落实到实践中。
4.2讨论
通过文献回顾,学者们普遍认为创业者个人特质对创业意向具有影响,而本研究中个人特质与创新创业意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如今,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人皆可创新、人人尽展其才,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与环境和感知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对于个人特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留意。另外,通常来说,个体从强关系网络中发现机会和减小风险的可能性更高。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同时为达成一定目标选择与他人合作,自主性更强。同时,在大学生交友同质性较高的情况下,个体从中获取新创意或新发展的积极性可能降低。
参考文献
[1]杨艳,胡蓓.社会网络、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图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1,25(6):59-63.
[2]王莹.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3]吴晓波,张超群,王莹.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2):104-110.
[4]张秀娥,张梦琪,王丽洋.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6):10-16.
[5]周星.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6]樊非,张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427.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社会网络关系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论文12-09
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社会的影响12-09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影响12-09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09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条件12-0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12-27
大学生创新创业申请书03-08
关于网络创业能否成大学生创业捷径文章12-09
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浅析优秀论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