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5.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沙河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乡村的调查报告2
我们是一所乡村级的初级中学,学校有77名教师,乡村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准确全面地了解乡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帮助乡村教师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现学校工会对部分教师进行专项问卷调查,对乡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专业发展、身心健康、思想状况等方面作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情况
(一)农村教育发展快,势头好,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保证到位。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配备不足,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初中教师为16节左右;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0 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教师备课、批改作业、查阅资料、课外辅导、培训学习、家庭访问、兴趣
小组等所需时间。
3、农村教师日常生活存在诸多困难。
(1)住房方面。经对30位教师调查:学校建了教师周转房,解决了部分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住房,没有得到任何住房补贴,这也造成他们不安心工作。
(2)乡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据对30位教师的调查,感到经常身心疲惫的有15 人(占50%);感到心理压力较大,有时身心疲惫的9 人( 占30%);很少感到身心疲惫的只有6人(占20%)。通过与教师座谈,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即工作负荷重,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问题学生难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回报等;二是来自生活。收入低,物价高,家庭负担重,家庭照顾不上等;三是来自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教师的付出和成绩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等。
(3)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月工资2500 元左右,扣养老保险等项后,剩下的就20xx 元左右,加上乡镇补贴也才2500 元,工作了十年的教师拿到手的也就3000 元左右,这点工资只够解决温饱。因此,一些教师对未来心灰意冷,一些教师寄希望于涨工资,可“物价总是比工资涨得快”仍是很多教师的无奈心声。
二、提出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切实为乡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
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快改善乡镇的办学条件,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稳定性。一是要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及教师的办公条件;二是要对乡村教师适度倾斜政策,实行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分级确定补贴额度。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注入专项资金来解决乡村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使他们享受到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差不多的待遇;三是要特别关注乡村困难教师群体,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进一步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乡村基础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岗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作用,用工会的臂膀搭起关爱乡村教师的桥梁。学校工会首先要突出工会维权职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教师的实际困难,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关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从体制、政策层面得到解决。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积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
环境,让教师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其次工会组织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职工的素质。首先通过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工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多为农村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要关注困难教职工群体,通过送温暖、结对帮扶、爱心互助等形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此外,工会组织还应关注教师的思想心理状况,通过谈心、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随时了解教师真实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使教师消极的负面情绪向积极乐观的情绪转化,真正能彰显工会组织在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稳定教师队伍中的独特作用。
乡村的调查报告3
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要想真正向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 战略目标迈进必须培养大批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因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就成了关注的 焦点。然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要想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提高国民基础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深入了解农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掌握教育的各方面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并逐步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小学生教育或许已经不是那么引起现在社会的关注,在如今这个时代,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普及怎么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组人经过商量,做出调查报告表,准备去岳阳市岳阳市经济开发区周围的农村做相关的调查。
我们调查得知: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十分严峻,例如
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中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刚大学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经历较弱,待到教学成熟就被调离岗位,从而新教师来临,导致学生一直在适应老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无法得以保障。
三、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
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以上三点还只是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几点,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在我们的调查报告当中,在填写调查问卷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种种问题例如:我请一位一位家中有辍学学生的家长为我填写时,他三番两次地拒绝。在路上,我拦截了这位家长。在只是简单与他说明一下,他第一次拒绝我那是情有可原。可是,当我仔细与他沟通说明我的来意时,他还是果断的拒绝我,而且显示出极不耐烦的样子时,不免令我有些沮丧。在几天的问卷访谈中,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有热情友好的,又冷酷无情的,有
的确,人生要因为经历而美丽。因为这次经历,才让我了解到社会的现实,才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我想这次社会调查的经历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抹靓丽的色彩。因为它教我懂得了如何去与其他人沟通,如何去处理紧急事件
经过这次的社会调查,我发现了太多的社会问题,看清了很多社会的现实,也收获了很多,这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扩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社会调查结束了,但我感觉并不是那么的轻松似地,我觉得自己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一切都得靠自己。在社会调查时不断的告诉自己: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必须要更加努力读书,学好一些实在的本领,同时,也要多与其他人打交道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等。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高的人才。
为了新一次伟大的梦想,我会好好加油的!!
乡村的调查报告4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土地、耕地及经济收入情况:乌苏市**乡位于天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苏市西北8公里处,南与世界上最大的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相毗邻,东与车排子镇为邻,西与农七师126团接壤,北与12团、127团隔奎屯河相望。全乡幅原16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万亩,现有耕地万亩。全乡8个村,19户,96人,**乡于1992年6月建乡,是本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农牧结合,二、三产业齐头并举的自治区级明示范乡镇。20xx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162亿元,总产皮棉68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22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40万元,三产比重为44:46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78元;财政总供养人口14人。
二、财政收支情况:20xx年,全乡实现乡村两级财政收入6746万元,乡级收入201万元,村级收入14万元,其中包括:财政拨款万元,转移支付万元,行政经费万元,税收返还万元,土地承包费征收万元,加工厂利润上缴万元,村集体收入财政总支出201万元,其中行政经费2724万元;公用经费82万元;科技三项费用62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0万元;道路修建支出28万元,全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村队基本情况:全乡共8个行政村,全乡村干部总数为8人,20xx年实现村级总收入万元,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万元。。。。,“一事一议”收入;村级总支出万元,其中:包括:。。。。
二、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剧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乡建设与发展。取消农业税以后,我乡村级历史债务更加突显出。由于乡村财政收入的锐减,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乡村两级组织化解乡村债务的门路丧失。我乡面对沉重债务索取压力,日子将异常艰难。据乡农经站最近的统计数据,截止目前全乡乡村两级形成债务万元,其中乡政府1819万元,包括100万的防风治沙工程贷款,高新节水项目配套资金欠款4万元,历欠各类工程款80余万元,其他欠款;村级496万元,包括。。。。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形成乡村两级债务的主要原因是:
我乡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有现行制度、体制、法律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举债办事等微观方面的原因。既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公共品供给,国家一直是向城市倾斜,很少惠及农村,于是本该由国家提供的农村公共品,却让乡村基层组织承担,加之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乡村只有负债经营,举债办事,从而导致长期债务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惯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但是,某些制度弊端仍然在乡村组织运转中起作用,惯性作用不可避免。进一步分析,形成我乡乡村两级大量不良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兴办公益事业是形成乡村债务的主要原因。近年许多一些公益事业急待要办,向上争取资金又比较困难,且向农民集资只能筹措到一小部分的钱,大部分资金缺口只有通过借款解决。据乡农经站清查统计,全乡乡村两级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支出的债务高达万元,占乡级债务总额的%;在乡政府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支出的债务万元,占乡镇级债务总额的%。公益事业建设包括乡村学校、道路、植树造林、自水、农电改造、水利设施、医疗卫生建设等,这些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乡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面临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上项目,且进行高标准建设,使得乡村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实事求是地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没有资金只好大量举债。如200年争取的防风治沙项目中为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上而形成债务100万元,占全乡债务总额的%。在20xx年全乡小城镇建设中耗资万元用于道路村庄环境建设,上级仅补助万元后,形成债务万元;这些债务除向农民集资偿还部分债务外,全乡仍有万元的债务无法化解。
(二)盲目投资兴办乡村企业形成不良债务。建乡之初,上级大力提倡兴办企业,并将此纳入年度考核。一些项目便盲目上马,举债办企业,最终由于管理不善,投资无法收回,债务无力偿还,给政府造成了损失。
(三)垫交水费是导致乡村负债的重要原因。过去水费征收过程中迫于生产需要,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垫支的方式完成水费的缴纳,采取借贷等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地为少数欠帐的“针子户”垫交水费任务形成乡村负债。在全乡八个村的债务中,垫水费负债总额达万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
(四)沉重的利息负担导致乡村债务不断增加。据调查,我乡村级债务主要是由村干部在民间高息借贷引起,借款年利率一般是8%至1%不等,高的甚至达到20%左右,且每年换据结息,息转本,本生息,基本上是至8年债务本金要翻一番。如**村在小城镇开发时,借万元,每年都要支付利息万元,?年多共支付利息余万元,但本金仍未偿还。全乡村级债务总额中,因支付借款利息而形成的负债万元,占乡镇债务总额的%;沉重的利息负担,使乡村债务进入了恶性循环。
(五)经费开支差口是产生乡村债务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渠道更加变窄,硬性支出又必须保证,加剧了乡村收支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的办公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了一定弥补,但也非常有限,维持日常运转差口较大。据调查,全乡按干部人均拨付公务费元,只够乡政府办公电话、打印资料、水、电和干部出差补贴;召开会议、人客接待和干部职工年终考核奖励等必须的经费没有资金,只有依靠负债维持。村级除在职干部报酬、优抚、五保户补贴列入预算外,每村仅预算办公费元。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级办公费主要用于了征订报刊,没有直接拨付到村,村级的一些正常支出难以保证。加之部分村队财经管理不善,不该支的钱支出了,应收的款项又收不上,造成支出大于收入,只有依靠借款维持收支平衡,由此也带一些不必要的债务负担。
---乡村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带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影响着我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债务过重,全乡干部为乡村集体垫支了日常费用,有的多年以没有领取过工资,手中握的是欠条,难以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村级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二)严重影响着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在我们实施借款时,大都是我们的乡村干部在还款时间、利息等方面作出的承诺,由于到期偿债资金不落实,无法兑现还款计划时,致使干部的威信和信誉下降,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
(三)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债务较大,资金没着落,我们的教育、敬老、广播、公路、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公益性事业无力兴办,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程度,干部威信下降,正常工作难开展,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严重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部分干部由于集体欠他们的钱,他们对政府怨声载道,不相信政府,根本不认真工作,政府因无钱兑现他们的欠款很难对其进行调整,导致村级基层许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五)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由于偿债资金不落实,加剧了债权人与乡村基层组织的矛盾,有的债权人结伙到乡政府或村干部家中催要欠款,甚至因债务纠纷而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债权人在乡村讨债不成,就纠缠乡政府主要领导不放,有的甚至损坏公共设施和财物,聚众讨债,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做法及成效
面对乡村两级沉重的债务,乡党委政府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干群意见后,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群众积极性、开辟集体新财为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落实责任。
近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化解乡村两级债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精神,立足本乡实际,顺应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加强领导,成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领导小组,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方案,认真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全乡集体经济的壮大与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化解村级债务。
1、抓班子,强基固本,为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夯实基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化解村级债务,不断增强村队经济实力,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近年,全乡以“抓班子,促经济”的思路,按照政治强、靠得住、会管理、肯奉献的标准,狠抓了村队班子建设,使村队班子带民致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选好“领头雁”。以“两推一选”活动为载体,以抓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能力和带富能力为目标,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下派挂职、交叉任职等多种措施,对软弱涣散的村队班子及时进行了调整,从200年以,共调整村队干部29人,切实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并下派6名机关干部指导督促各村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化解村级债务和带领广大农牧民致富的能力。二是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到减员增效。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改革中,各村大力精减集体干部职数,积极开展选派下村政府干部到各村任职,实行交叉任职,提倡兼职。几年共精减集体干部2人,镇政府每年可节约开支1万元;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以“科技之冬”活动为契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四是强化监督激励机制。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
2、调查摸底、清理资产、化解债务。
20xx年,我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资产、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工作。我们实事求是地对8个村的各类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经过清理,乡级债务达万元,村级债务达16万元。根据清理结果,当年,在开展各项费用回收之际,乡党委、政府制定降息、减息和三角债抵顶转账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引导各村多渠道的化解和清理村级债务,20xx年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146万元,200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20xx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三年内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
3、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
一是按照《自治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监督》等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坚持“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发挥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对村民委员会的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
二是坚持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三是对非生产性开支进行压缩。对村干部工资、补助等,积极推广“费用包干,定项限额”的办法,根据各村经济、人口规模、合理确定村干部人数和工资补助标准;对村级招待费实行零控制,严格审批程序,使集体积累逐年得到了增加,杜绝了不良集体债务发生。
4、盘活土地资,确保集体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近年,我乡始终把土地问题看作是农民的根本及全乡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加强管理,成立了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全乡土地档案,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整合、盘活土地资,规范土地规划和审批程序,通过土地的租赁、承包等方式不断拓宽乡村两级收渠道,切实解决好“一块地”的问题。
一是将家庭承包土地与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划分开,明确地块,确定属性,划分归类。为便于管理,合理统筹利用土地资。经乡土地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人均6亩地以外的土地均属于井地和乡村机动四荒地的范畴,且分别核定了收费标准。其中井地承包费为8元/年/亩(所收费用归村集体所有);机动地和四荒地承包费为10元/年/亩(其中2元归乡政府、78元归所在村集体),并规定每年须在播种前上缴完承包租赁费后方可耕种。
二是针对近年各村土地面积账实不符问题,20xx年、20xx年分别组织了两次土地丈量清查工作,通过清查核实,全乡耕地新增耕地面积为亩;包括机动四荒地面积9906亩,井地8919亩,仅机动地和井地两项每年就可新增乡政府收入7967112元,新增村级收入117819780元。
新增政府收入=9906*2元/亩+660*8元/亩=7967112元
新增村级收入=9906*78元/亩+29119*8元/亩=11781978元
三是统一规划,鼓励合理利用夹荒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由于近年全乡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配水到户工作进展顺利,加之各项节水项目的实施,使全乡计划用水略有节余,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开发现有土地,使之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经乡土地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新开发的集体夹荒地(指非公益林区),均由乡土地和林业部门现场鉴定,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益牧则牧,并拿出初步规划渠、林、路、地的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编号、招标和发包,最后由承包方上缴一次性土地开发使用费后报乡农经站建立土地档案。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好路子,促进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乡党委、政府按照“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围绕服务农牧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优势,搞活乡棉花加工厂经营,稳定其龙头企业地位,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使加工厂逐步适应和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自我发展和壮大,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200年给乡政府上交承包费1万元,拓宽了政府收入。
6、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近年,为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乡党委政府能够积极申报和争取农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200年至今全乡共争取高新节水项目11000亩,补助资金0万元,建成了高新节水项目示范区,提高了棉花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的.带动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市乡信用社积极出台扶助政策,对基层村队提供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活力。
7、立足实际,切实加大各项费用的回收力度。
近年,为足额将各项应收费用及时收回,乡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征收方案。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包片领导为副组长的费用征收领导小组,并下派了8个工作组,指导协助各村切实开展好费用的回收工作;二是出台优厚奖励措施,全力提高干群积极性。对凡在乡政府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费用的农户,最高按上交费用总额的7%给予奖励,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任务的村队,按完成额的1%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全乡干群交款积极性,从20xx年至今,三年共回收各类费用达万元,其中20xx年回收额达万元,200年回收额达282万元,20xx年回收额达万元。
四、化解乡村债务制止的建议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我们认为,应本着“不操之过急、不增加农民负担、确保农村稳定”的原则,按照“禁增新债、化解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化解办法。
(一)妥善处理现有的债权债务。一是对目前存在的乡村两级债务,我们将制定还款计划,按年度正常收入,建立偿债基金,依一定的比例定额逐年清偿。二是对不同的债务的化解,个人借款要明晰借款原因,明确债务;银行及信用社贷款要积极争取核减,停止利息,以偿本为主,逐年定量偿还;财政借款要加强预算,定量清偿,界定呆帐给予核减。三是建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重新核定收支,调整上解补助比例。
(二)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乡财县管”力度。一是实行财务预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特别是固定资产购建、公办公益事业、招待费等支出严格实行预算控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法规,明确乡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建立集体资产出售,登记、报告制度,明确债权、债务责任。三是坚决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乡村两级干部在离任时必须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其继续使用和升迁的主要依据。对任期内债务大量增加的干部不得继续使用、提拔,对任职内积极化解债务,债务明显下降的干部应优先考虑使用。
(三)进一步盘活土地等资产还债。对我乡目前闲置机动地、林地、小型水利设施、“四荒地”等资,按程序讨论、报批后,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合理估价,采取公开拍卖、招标、租赁、承包等方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筹集资金还债。
(四)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新的债务发生。为此今后,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即禁止举债搞基础建设,禁止购置豪华办公设施和小汽车,禁止举债办公益事业为名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禁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搞超越实际的工程建设,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建立新增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制,对不按程序擅自借贷形成的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处理。上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解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加大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从而使农村真正走上繁荣和稳定。
总之,在今后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我们要立足实际,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扩大财,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逐步清偿。
乡村的调查报告5
“盛秀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我们本小区的一所基本医疗服务中心,由最基本的日常病情治疗小诊所,为本地职工免费基本检查,划价,开药等部分组成,是小区人们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首先是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其次是针对社区常见病症咨询了各位坐诊医生,向他们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和所需要的帮助。
社区卫生服务站就位于社区的中心地带,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所需。当他们遇到了普通的病症或是想要开处方领取常用药品时,只需携带他们的职工医疗保险卡即可。首先可以先咨询当天的坐诊医生,就病情和不舒服之处与其做一个交流。随后可带上开好的处方划价取药即可,如有需要通过打点滴等小型治疗方式解决病症的即可在本社区服务站进行治疗。其内容与方式还是比较方便,易于老百姓操作的。
接下来我也和其中的一位坐诊医生了解了本小区的某一项重要病症的基本情况。
据悉,尘肺病是危害我国移植工人健康最严重的职业病。卫生国际部对基因全国职业卫生我国情况的最新通报。截止____年,我国内科尘肺病累积病例581377名,其中仍存活患者442200例。其他资料报告,全国特别还有60万左右的可疑尘肺病人硕士,不含还没有统计在内的散布在医疗社会上(小矿山等)尘肺病患者就已达百万之众,仅____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2248例,煤工尘肺和矽肺共占85.6%,发生于煤炭系统部委的尘肺病患者占47.6%,年内死亡的尘肺病患者2343例,每年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同时自然在创始人国内外还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
从行业的尘肺病情况看,煤炭系统评委是尘肺病的`重灾户,其病例约占主任全国总例数的40.5%(23.5万例),面对知识众多的现有患者,企业特别是历史包袱较重的煤炭行业,比如我们所处的大同矿务局现患就达7000人左右,在企业下放,结构调整中面临很大困难情况下,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同时还有许多尘肺患者已与用人单位脱离,成为社会上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因此此病症成为我们当地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卫生服务站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尘肺患者场表现的症状有胸闷,胸痛,咳漱,咳痰,劳力性呼吸困难,易感冒,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每隔数年病情还要升级,合并感染,最后肺心病,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为小的卫生服务站,因为自己的医疗设备毕竟有限,所以只能做到小的基本检查,起到一个“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治疗”的作用,也为矿区的工人提供了保障。
本卫生服务站还定期为小朋友们提供免费接种各类疫苗的服务,使小朋友们既获得了方便,又从小就获得了身体的安全保障。正如横幅所言“关注儿童健康,关怀儿童成长”。除了为小朋友们服务,还有就是为成人的小区百姓提供日常的体检,比如量血压,抽血检测各项身体指标是否正常等等,当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给出良好的建议到大医院进行深一步检查,使大家在放心安全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的生活。
最后,医生也向我介绍了卫生服务站的近况,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服务站的人数,设备还有所欠缺。平均是一个医生要分管几千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设备也是建设和更好发展本小区卫生服务站的前提条件。全体服务站工作人员也是竭尽全力在原有的设备和条件下为老百姓服务的同时,向上级反应请求援助,请求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提高。同时,他们也常作为本地区的代表参加一些更大型的医疗会议,在学习大医院的新观念,新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向他们反应本地区在近期出现的常见病症,一同探讨好的解决方案,并定期调配专家级医生为小区百姓进行免费坐诊,更好的了解本地区人们的健康状况,也更方便上级调配资源来缓解我们的当地之需。
作为一学生的我有了更大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至少让我明白不论是大地方,还是小地区,都会有那么一群身着白大褂的人,在默默的为每一个生命服务,这就是我们作为医生的重大使命,不论是职务的高低,还是地域的大小。那作为我们医学生,未来必定就要担负起这样的使命,所以留给我们的只有好好学好专业知识,以一颗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心态走接下来的人生道路!
乡村的调查报告6
在这个火红的七月,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XX市XX县,走进了古老的XX村,XX村,位于西部太行山深山区,有万亩山场,古树参天,枝繁叶茂。村内67处院落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石头建筑群,是该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石寨。在抗日战争时期,近百户的村子参加了抗战,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尽管是旅游村,这个村落的经济状况也并不乐观,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初到XX村,我们找了一个农家户住了下来。我们抱怨条件太差,因为这里到处是虫子,不能每天洗澡,没有米饭和水果吃。低矮的房子,阴暗潮湿的屋子。我们住的那户人家里有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听说已经很久没有下过床了,真是让人心疼他。然而在接下来的走访调查中,我们更是了解到了一些残酷的事实。
我们进行了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问卷调查。我们设置了25个小问题,这些问题接近生活,通俗易懂,涉及也很全面。通过对100位村民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村子里的大部分人还是靠纯农业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的,且收入很低,个人平均月收入也就200元左右。有时候赶上地里收成不好基本上还没有收入。
他们除了将这些收入用于基本生活,还依次用于养老、医疗以及教育。村里大部分人参加了农村保险,但是问到对参保的'具体情况是否了解时,他们却都不是很熟悉。他们认为参保的最大阻碍是收入水平和“养儿防老”观念的束缚。的确,每人每年100元的保费从村子里的一些困难户里还是很难拿出的,而且大部分村民的思想封建保守,认为有孩子了老了就能衣食无忧。
有些有些许文化的村民向我们反映,觉得国家出台的政策固然对农民有益,但是政策过多反而让他们不明白国家的态度,反而不利于他们了解基本养老保险。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对政府尽到了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同样的责任很是满意。在走访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这样一位老奶奶,她有五个儿女,却没有一个与她生活在一起,也不常来看望她,我们问其原因,老奶奶无奈的说道,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谁还能记起我啊!
我们听后不禁一阵心酸,随即还送上了一些冬天穿的衣服以表心意。农村家庭问题还很严重,参保养老存在问题,留守儿童也存在问题。
在某个晴朗的早晨我们来到了这座村庄的唯一一所小学,我们给孩子们带去了学习用具,带去了冬天的棉衣,带去了好看的玩具,带去了课外书籍。我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一起开心地大笑。我们给他们讲我们的大学生活,告诉他们城市里生活着是多么的便利多么的好,激励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学校里大的小的孩子都有,大的明显懂事很多,边听我们说着边思索着,知道自己的未来必须要靠亲身奋斗,小的那些呢,还沉浸在天真烂漫的梦里,等着长大了去一一实现那些梦想。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幸福,那种纯真的没有任何杂质的幸福。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从早上的白面馒头,到晚上的咸菜黄瓜,从乌云满天大雨倾盆到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我们的XX之行结束了。离开那天,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对那个祥和的石头村的依依不舍,每个人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对那些老人们的挂念,对那些孩子们的期许。我们以后还会回来的,XX村,XX村的你们。
乡村的调查报告7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加强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我于20xx年4月,对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二)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该校五年级和六年,共发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达95.3%。
2、座谈访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
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 、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首先是充分发挥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我校图书室藏书有8000多册,但学生很少到图书室借书,利用率很低,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觉得买不起书(勉强买些作文类书),有些学生觉得借书难。针对此情况,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轮流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争取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家长会协商,让家长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参与课外阅读实践,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⒈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总量到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纯真的年代,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分析表明,我班学生多数喜欢读教辅类书或故事类读物,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我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⑴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海伦·凯勒》引导
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了《三顾茅庐》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就推荐《伊索寓言》、《三毛流浪记》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
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师教学空余,我们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 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我们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他们阅读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自觉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打算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阅读习惯:一是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要求做到持之以恒;二是善于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的习惯,同时要有好问的精神;三是及时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四是养成爱书护书的习惯。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涌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学校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五、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碧波,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乡村的调查报告8
土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逐年递减的有限资源。年到年的十二年中,全县耕地面积减少了8.5万亩,相当于减少了12个中和乡的耕地面积。大量的劳力外出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为此,我们对全县土地撂荒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
全县现在耕地64.4万亩,其中土19.4万亩,田45万亩,人均耕地仅0.93亩。据现在571个村的调查统计,全县撂荒14670亩,占耕地面积2.3%,涉及农户7456户,21130人。中和乡现在耕地7036亩,而撂荒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的8%,岚峰占5.2%,二坪占4.2%。在撂荒地中,60%为坡瘠地边远零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形成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如下:
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以种一亩水稻为例,产稻500公斤,收入46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115元(按我们3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占25%计算),请人犁田、栽秧、收割等费用180元左右,亩平纯收入165元左右(含自己的劳动量价值),即一个劳动力种一季水稻的净收入为165元,如果种小春生产,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农业的比较效益差,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2、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由于“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和农产品价格多年持续走低等原因,去年,外出劳动力18万人左右(常年外出14万人)带回劳务收入8亿元左右。外出劳力占劳动力资源的50%且为主要劳动力。在家务农的基本为“九九、三八”式劳力结构。
3、户口外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越来越多。20xx年12月至年的二年间,全县农村人口实际外迁20375人(扣减20xx年以来移民安置5386人),在这两万外迁人员中,部分土地进行了合理流转。部分土地形成撂荒,全县由农户外迁而撂荒占20%左右,水口就占33%。
4、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管理不便,形成撂荒。如太平镇团碾村二社,有20余户由于偏远、坡高等不便管理而几乎弃耕(每户部分撂荒),又如二坪水磨村唐定国,他主动种了别人不种的较好的几亩土地,而自己的偏远瘠薄地撂荒。
5、基层组织对二轮承包没有全面理解,拒收外迁户中断承包关系的土地,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是基层个别地方对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有种片面理解,认为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的政策,因此,即使有许多经商户或外迁的农户要求中断承包关系,基层组织害怕犯错误而拒绝接收,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导致农民对承包地初放经营,甚至撂荒。水口镇的外迁户把承包地交给村社,而村社认为承包期未满和“30年不变”等原因,拒不接收外迁农民的承包地51.5亩,占全镇撂荒的33%。
二、对农村撂荒地的思考
土地撂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撂荒说明了部分农民正在摆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土地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这表明了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土地是不能再生的有限资源,是社会财富之源,我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负面影响大。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各级重视、措施得当,组织引导得力,是不会出现较大面积撂荒的。现就对如何处理好撂荒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理解“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根据“土地管理法”第37条“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经营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之规定,对当前农村的撂荒地,村社可按法定程序收回,采取多种方式重新发包。现在,基层对多年撂荒地不问不管,使土地撂荒与日俱增。对现在的撂荒地,可规划种植为桑树、果树和花椒等劳动量不大的经济作物。
2、退耕还林还草要与减少或避免撂荒相结合。去年,退耕还林2.95万亩,今年计划5万亩。为此,对撂荒地而无法转包的坡瘠地,即使没有达到退耕还林还草的要求,也可以列入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通过还林还草计划,消灭较大面积撂荒是完全可能的。
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县域土地流转及撂荒的实施意见,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农民写了个白条或口头达成协议自由转换,没有全面、完整的合同条款,没有村社发包方的监督,更没有专门的流转管理机构,已经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年全县农业税尾欠达到71.7万元,就岚峰一个乡1996年以来,尾欠就达97828元,占全县尾欠数的13.6%,因土地流转不规范,有的农民种了别人土地后又不交农业税,村社只能找原承包人,结果双方都不交农业税,形成农税尾欠和土地撂荒。为此,我们要在尊重土地二轮承包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全县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成立县、乡(镇)两级的土地托管和恢复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从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尽量避免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4、实施县内移民计划。县内移民,就是本县或本镇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从甲地到乙地,从山上到山下落户。山区土地少,且多为坡瘠地,亩产不高,土地级差收入低,又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山下又出现耕地较大面积撂荒。这是一对能克服和避免的矛盾,对那些愿下山种地落户的山民,政府对他们的建房审批、子女入学等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政策应适度放宽。山区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极高,如虎峰镇东山村二社的李德文,就从山上移到山下的正义村落户,种了十几亩土地。已摆脱了原在山区中当山民的贫困。还有部分山民愿下山而找不到田土种,如果乡镇做好工作,为他们牵线搭桥、正确引导、撂荒面积就会大大减少,辖区内移民,既是解决撂荒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山区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治本之法,也是消灭山区山民贫困之法,这是一举多得之事。
5、大力提倡免耕法等新型的耕作制度和使用先进的小型农业机械(如小型收割机械、小型潜水泵等),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之扩大种植面,以及适应当前农村“九九、三八”的劳动力结构,减少农村隐形抛荒或撂荒。
对土地撂荒问题,我们要认真面对,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既使部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又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乡村的调查报告9
院系名称:政治系 年级:XX级 姓名:某某
实践内容: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调查
实践单位:李官幼儿园、李官小学、侯镇三中
实践时间: 20xx年1月10日 至20xx年1月12日 共 3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发展与未来,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对学生的成才与国家后续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农村的基础教育关系到农村人才的成长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等重要领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之际,农村基础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寿光市的学前教育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寿光市的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仅幼儿园的数量增加了十几个。为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更好的促进本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对家庭所在地的几所中小学,也是我的母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1、掌握三所学校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2、了解农村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三所学校的部分学生家长、教师、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以访谈的形式为主。发放问卷是在三所学校放学之际,随机选择在学校门口等学生放假回家的的家长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问卷30份,收回27份,回收率达90%。其中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为80%。并与部分老师和同学进行了访谈。
四、 调查时间:XX年1月10日—XX年1月12日
五、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学生家长、教师对基础教育工作的看法、认识和对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和建议等方面。
六、 调查结果
就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如下:
有87.5%的家长较少地关注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基本不关注,这与农村人们的工作繁重有关。农民在农忙时节的工作量大,一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这项数字表明,农村基础教育在农村中的关注度严重不足。农村的学生家长对农村的基础教育了解并不多,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知之甚少,这也与其家庭负担、繁重的工作有紧密的联系。
在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面,学生家长做的也不尽如人意。很多家长平时在学生回家之后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比较少,或者是基本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一部分的家长大多数是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中进行看护。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缺少交流的时间会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认识了解不足,甚至会对父母形成偏见,这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起着不良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另一方面,家长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手中看护,也可能加重了老人们的生活负担,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之际,这样做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就学生家长与学生谈的最多的话题来看,有的家长愿意与学生谈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家长倾向于了解学校的内部情况,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情况;而有的`家长更倾向于对学生教育为人处事,分析看,这一部分家长更愿意在学生性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形成上多下功夫。
在家长们比较关心的学校收费问题上,虽然大多数家长对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国家规定免除表示叫好,但也有20.8%的家长认为学校巧立名目变相收取各种费用。这项数据表明,教育部门等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总体上还能使人民满意,但也反映出政府、社会各界等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农村的投入仍不够。在教育投入中,教育部门的投入重点仍在城市,而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虽然数目还可以,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的比重却偏小。而且,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对资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重视,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在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以及安全问题上,83.3%的学生家长认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父母缺乏相关方面的教育知识是目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究其原因,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不难得出,由于农村人们多为体力劳动,劳动繁重,加之文化程度偏低,人们一般无暇去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拿不出时间来购买、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资料。针对此,父母要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增加相关方面的教育知识,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为学生从小就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们进行宣传教育,并发放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以增加家长们的教育知识。针对全国关注的学校安全问题,调查显示,75%的家长对孩子所在学校的安全工作比较放心,可以看出本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安全工作做的比较到位。
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与教学方面上,87.5%的家长希望学校的硬件条件要达到相应的要求,91.7%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就读于升学率高的学校。这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家长们思想观念的提高,家长已经不能满足于普通简单的教育模式,而是越来越倾向于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同时,家长们对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素质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有50%的家长认为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能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知识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素质。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激烈竞争在教育上的表现。而与此同时,有87.5%的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应该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考取理想学校,而在为人处世和综合能力方面上的要求不高,这方映出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存在认识偏颇,重学习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提高。
在农村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上,95.8%的家长希望将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放在一个平衡的位置上。而在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支持来源上,家长们也普遍认为应将政府的投入放在第一位,并且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社会等各层面的支持,希望教育部门在师资力量方面实现均衡分配。
在与学校教师访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基础教育的工作任务重、工资水平低,部分教师年龄偏大等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调查,教师的工资平均仅为1700元,相比较之下低于其他工作的工资,部分教师工资一直提高不上去。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希望教育部门正在逐步减轻教学任务,切实关注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并选拔、聘用年轻的、学历较高的教师到农村任教,为农村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七、调查体会
总体上来看,农村基础教育在农村中的受关注度不高,家长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与能力,政府部门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提出几点看法:
(一)切实提高农村人们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认识与关注度,增强人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学校应广做宣传教育,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分发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家长们进行宣传教育,以增加家长们的家庭教育知识。另一方面,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家庭在基础教育中的开支,从而增强家庭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与认识。
(二)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将教育经费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建立基础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各方力量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捐助投入。
(三)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教育管理。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形成全覆盖的全市的教育安全防护体系。严厉查处违规办学的公、私立学校,做好对各类学校的监督工作,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四)依法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社会保障等权益,特别要提高农村教师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建立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保障制度,切实减轻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健全农村学校的福利保障制度。
乡村的调查报告10
4月13日,我们随市***主任到**乡及***村进行了帮扶的前期工作调查,并于随后组成专门调研组,深入上官村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听取各组负责人对本组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4个村民小组中的12个农户,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查;走访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综合思考,现将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县城约1-4公里,是***乡政府所在地,**线、**线及**高速公路**出口引线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有范家、孟家、半个城、焦家、小兴垄大兴垄刘东、刘西等8个村民小组,764户3091人,以湖北、河南、山东人为主,有少量移民,是全乡第二大村,典型的农业产业结构。
全村总体地势平坦,为井灌区,耕地4270亩,其中粮食2500多亩,蔬菜1000多亩(其中塑棚约150亩),果树700多亩,人均耕地近1.4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轮作),亩均单产800斤左右,夏秋总产各200万斤左右;经济作物以蒜苔、大蒜、黄瓜为主;果树主要是柿子、桃、梨和苹果;畜牧业以羊、猪为主,羊存栏2100只,猪存栏1240头,有奶牛15头、秦川牛14头。引进渭北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占地89亩,有温室大棚40个。外出务工的240多人。
村小学1942年建校,现有教职工24人,学生380名,学校占地15.2亩,有危房14间,教学条件比较差。全村共有党员56名,村级班子健全,机构运作正常。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700元(实际抽样调查要低),有困难户24户,收入少但吃饭不成问题。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查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三盼”:一盼送致富技术;二盼搞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盼把村小学建设好。其它还提出许多具体问题。据我们考察,限制该村经济发展的还有一些其它因素。总体可归结为:
1、村子较大,居住分散,基础差距大,管理比较困难。全村8个村民小组分别为8个自然村,村落不整,特色产业不一,经济基础差距较大,尤其刘东、刘西组水源贫乏,经济滞后,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村、组也无成型的发展经济规划。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农产品销售和经济发展。各村组之间的道路均土基路,特别是几条重要的生产道路雨天无法通行,影响农产品外运;现有机井水量小,干旱时浇地难,尤其**尚有300多亩缺乏灌溉条件。
3、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农业投资,投入能力也不足。如半个城组群众有务菜经验,水利条件好,适合发展温室大棚,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加上没人组织,不敢投资。该村紧邻富平乳品厂,发展奶牛、奶羊条件得天独厚,但除各户少量养羊外,多数不敢养奶牛,怕赔不起。
5、一些农村基本政策未落实,主要是机动地超标和承包不公平,不少农民心理不平衡。此外一些组家族势力较重,存在以势承包土地、承包机井和抬高水价问题,农户意见强烈。
6、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去年住房因雨倒塌或成危房,与周围反差十分明显,需予以关注。此外,不少农民反映国家实行减税和粮食补贴,但化肥、农药、电费等都不断涨价,尚需进一步调查核实。
三、该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经济基础较好。该村属井灌区,地势较好,又地处城乡结合部,农业的基本条件比较好,根据调查全村无赤贫户,吃饭不成问题。班子也比较好,运转正常。
2、已有比较明晰的主导产业,群众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也有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如蔬菜是该村的传统产业,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以蒜苔、大蒜比较有名,市场销路一直较好。
3、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临近县城和**、**等城市,有比较方便的进城务工机会,既可以增加农民短期收入,也具有经商的条件。
4、**高速公路**出口引线横穿全村,有招商引资的便利条件和潜力。
5、**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该村,三年来经营效益较好,有一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该园目前正酝酿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如果促成,将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提供很好条件。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上官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们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矗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按农时季节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3-4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蔬菜类和养殖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积极与市县有关方面联系,尽快完成**组四百米进城道路的.硬化问题。二是和省高管局联系,及时完成对**村辖区因高速路修建损毁路段的修复。三是协助完成对该村中心小学建设前期的论证规划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四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促成在**东岭新打一眼机井,解决该地块的灌溉问题。五是与县城建、环保部门联系,积极争取城市垃圾掩埋处理项目,带动该村道路修建和扩大耕地面积。六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建补助问题。力争年内办成2-3件。
6、进行村组巷道整修,建设文明乡村。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对村组巷道进行集中整修,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文明化程度。
7、发展塑棚工程和奶畜业。依托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为群众积极协调建棚资金,年内发展一定规模的日光温室。鼓励群众饲养奶牛和奶羊,使该村的奶畜业在现在的基础上有明显增长。
8、年内组织农民开展一两次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培训教育,启发内在活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组织人大机关干部不定期下村帮扶调研,向农民传信息,与农民勤交流,提高帮扶效果。
市**办赴**县***乡***村调研组
20xx年4月18日
乡村的调查报告11
近年来,岐山县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批乡镇企业经股份制改造逐步发展壮大,以发展“一村一品”为目标的农业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初具规模,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三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我县对部分村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对以发展工商业为主的城区蔡家坡镇龚刘村、凤鸣镇城北村和以发展农业种植、输出劳务为主的故郡乡杜家村、枣林镇贾家村为例进行分析对比,使我们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的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差异较大。目前,在农村已普遍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区域性较强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或主观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日益突出。以这四个村为例:龚刘村以纸业发展为重点,现有5户股份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63亿元;杜家村以种植大棚西瓜为主,种植面积已又年的12亩发展到2300为亩,每亩年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城北村和贾家村分别以发展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由于所形成的产业自身缺乏技术含量和行业特色,再加之各地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产业渐成萎缩之势,难以形成较大规模。
2、农村现有劳力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调查表明,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主要呈现三种趋势: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好的村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明显好于主导产业发展滞后的`村;二是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为普遍,特别是30岁以下人员凭借自身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几乎全部外出就业;三是中老年劳力和女劳力大多在村务农、教育子女。龚刘村在村的中老年劳力因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无法从事企业生产和经营,因而企业用工紧张,外聘人员就有500人之多。杜家村在种植大棚西瓜的大忙季节,雇用短工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同时,村与村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如城北村村民由于大多以租赁房屋作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在城务工时断时续,闲散劳力和赋闲时间较多。贾家村男劳力外工以从事建筑业为主,女劳力除秋夏大忙季节外,多赋闲在家。
3、生产生活状况差异较大。在农业生产方面,龚刘村、杜家村目前村级生产道路硬化或沙石化程度已达到95%以上,耕地灌溉面积已达到90%以上。城北村虽然依托地处城区的优势,硬件环境较好,但因缺乏优势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呈现减缓趋势。而贾家村一直以来比较看重外出搞建筑,把发展农业种植放在了次要位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级道路硬化或沙石化程度不足10%,农民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农田水利设施更是年久失修,农民种地变成了靠天吃饭的现状。在人均年纯收入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另外,由于贾家村现有部分建筑大户年收入在数十万元以上,因而大多农民实际人均年纯收入远远低于2400元的水平,贫困人口较多,现已被县上列为年扶贫开发重点村。
4、思想观念与教育状况差异较大。在这四个村调研时,观念问题仍是值得重视和注意的方面。龚刘村、杜家村干部群众发展动力十足,对农村发展前景比较看好,有紧跟形势的新观念、新思路。如杜家村党支部书记在谈及该村发展计划时提出,该村明年在发展经济上要实现“三个70%”的目标,人均年纯收入继续递增200元。而贾家村干部谈到发展问题时,等待观望的思想比较严重,不讲主观愿望与努力程度、只讲客观因素与问题困难。如村级负债严重,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群众也对村上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等。同时,在农民教育方面也有明显差别。龚刘村和杜家村分别以选派企业优秀职工外出学习和组织种植户参加市县举办的高级果菜农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种植户生产技能。通过统计,目前各村拥有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统计如下(不含企业用工人员):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各村对农民教育的重视和组织开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乡土人才”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是远远不够。
同时,目前农村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如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普遍是“网散、人散、线短”;在劳务输出方面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输出。农民一般都是以家族、亲戚或熟人朋友之间引导、帮带为基本形式而外出务工,具有随众心理和盲目性等问题。
几点启示:
1、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因而,在农村因村制宜,积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是引导群众致富增收、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
2、缩小城乡差距是防止农村人力资源盲目流动的根本。主要途径在于增大社会投入,逐步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从而形成稳定的农村人力资源队伍。
3、农村基层组织的扶持引导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立足实际,不等不靠,积极通过产业培育、提升和农民培训等办法,下力气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给予扶持引导。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也应当对农村基层组织此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乡村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调查报告11-04
乡村旅游实践调查报告05-01
乡村学校调查报告的心得04-22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11-06
关于帮扶县乡村的调查报告04-18
我眼中的乡村诊所调查报告12-09
乡村领导干部公信度调查报告04-01
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报告范文03-30
乡村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