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教学杂谈
自主探究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我的课堂教学专门设计了学生质疑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段落、句子、词语,然后大家一起合作探究解决。如教《理想》一课,我问学生:“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有很多。”然后他们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理想为什么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理想怎么带来副产品,副产品是什么?”“寂寥里怎么会有欢笑呢,是不是有矛盾?”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互相议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开始了自主探索,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下,很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让学生也有一双审美的慧眼
教给学生悟美之道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把美育内化为鉴赏能力,把对美的感受升华为自身的品质呢?那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感悟美的方法。
感悟人生美。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进入中学,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许多篇目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教师教读这些课文时,要善于发现杰出人物身上追求美好人生的优秀品质,引导学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如教流沙河的《理想》时,我补充了大量的优秀人物在理想的指引下走向成功的事例。教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的时候,引导学生树立一定能成才的信念,让学生针对初中学习实际,谈谈可以从居里夫人身上汲取哪些优秀的品质,并让学生熟记、背诵其中的句段。
新课程标准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左右逢源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在山的那边》和《童趣》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让学生直观;教《理想》时,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辨证地看待语文多媒体课堂
拓展延伸,引发讨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活他们的思维,扩大课堂的容量,使教学生动灵活,层层扩散,步步深入。如教学《理想》一课,借助资料链接,畅谈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谈了毛泽东“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理想,谈了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人的理想,接着留下空白,让学生思索自己的理想。过一会后,我再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进行比较,并互相讨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解读。
新课标下如何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朗读激趣
朗读前都宣告一句话: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何才能有感情,就需要语文老师研究朗读艺术,给学生具体实在到位的指点。如在流沙河的诗作《理想》的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标注每句的重音、停顿,确定节奏、语势外,进而划分音步,研究每一节的基调。第1节:舒缓、沉稳;第2~3节:交错变换、高低快慢协调;第4~5节:高低搭配,深沉、明亮,亲切、舒朗,热烈交织;第6节:激越,渐出高潮,尾句要重音慢读;第7~8节:亲切,温婉、循循善诱;第9节:高潮,但收尾稳中有降,留有余韵。教师范读1~3节,学生男女生组合朗读4~9节,教师领读疑难诗句。
【关于理想的教学杂谈】相关文章:
4.教学《祝福》杂谈
5.《假如》教学杂谈
6.生日教学杂谈
8.关于脸的杂谈